什么是广州文化?
先讲自己感受,再讲讲为什么是广州的文化底色 答前注:关于“根”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地域和文化本身是一个重叠的概念。而且,我们对于自己家乡和故乡的概念也会随着时间和人生经历而改变。但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而广州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好像一个温厚平和的伯父,可能不太会逗你玩,但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你。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他能收留你;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他又像一位和蔼的长者,让你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而在你的背后,是他深沉的爱和爱抚。
1、包容(接纳)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确实没有排外脾气。我见过的最让人感动的外地人融入广州的故事,是一位四川大哥在成都吃碗面,结账时候发现没钱给了,身上就几块钱,老板看他挺可怜的,就说算了;后来这位大哥来到广州,在一家面馆又遇见了老板,就把欠的钱还了,并请吃了饭。没想到两年后,他再次来到广州,居然又被这家面馆的老板接待,并且让他继续享受先前一样的优惠。这个面的价格也许不贵,但是对于身处异地的人来说,却代表了一份温暖。
2、务实 这是一种态度,也是广州的文化底色之一。与京城的浮躁和上海的小资情调不同,广州更贴近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脚踏实地,认真勤勉。你想在这里吃喝玩乐,可以;但是必须先拥有能玩能喝的资本——你得先有实力,才能享受生活。所以,你在街上看到的可能都是埋头赶路的人,或者是穿着朴素的人,因为广州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不浮夸,很踏实。
3、敢为人先 这一点大概是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毕竟岭南文化和塞北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敢为”。在岭南文明的发源地番禺沙湾,有一处建筑叫做“留耕堂”,它记载了广东人的这样一种气质——“有田不归舍,有书不读荒。他乡作故土,逆旅当家乡。” 也就是说,只要有田种,在哪里种地都是在故乡;只要是书,在哪儿阅读都算是读了。这种自我解嘲的精神,正是一种敢于为先的态度啊! 以上,大概是我眼中的广州的文化底色。
广州文化是中国岭南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文化”齐名,是全国两朵最具影响力的 “文化之花”。广州文化主要由广府文化、南粤文化、以及海外移民文化组成。广府文化是五岭以南的原住民南越文化和南雄珠玑巷南迁汉人及其他移民文化在广州融合、升华而逐渐形成以广府方言为特征的岭南地域文化。南雄珠玑巷移民为广州的汉人祖先,他们与岭南古代原住民族“俚”、“僚”等族融合,创造出多姿多彩、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广府文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地处五岭之南的岭南较长时间内与中原隔绝,岭南文化自身带有相对独立的演进特征:兼容开放、汲纳百川;革新进取,积极务实;通江达海、面向海外;崇尚功利、不尚空谈等。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歌《飘洋过海》中唱道: “五羊飘洋过大海,带着月光带着爱,种在羊城的泥土上。”在《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广州日报等现代广州的宣传中,“五羊”成为广州的象征性符号和典型形象,蕴含着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色彩以及象征广州的包容、开放精神,体现出特有的岭南文化精神内涵。
广府文化作为中国主要地方文化之一,在岭南文化中处于主体和主导地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民族学上,广府文化与四川的巴蜀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江苏浙江的吴越文化、福建的闽台文化同是中华民族在特定地域和历史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因此,广府文化既是岭南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脉。
广州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中西文化结合的一面。一方面,广州拥有极其深厚的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在长达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广州都是中国最重要的“西化”港口,因而也成为中国重要的西学枢纽。广州文化实际上体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近代资本主义在广州的最初发展,为20世纪初广州成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心提供了经济基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广州成熟并开始形成,然后逐步传播到全国。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培育出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构成广州传统文化的新的内涵。许多现代文化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就是经广州传入内地的,西医学、工程学、西式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均在广州发展、传播。
随着近年来中国及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州已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2004年,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社会最具活力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已超过杭州、深圳、成都、南京、青岛、苏州、大连等众多大中城市,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这是中国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来,第二次举办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