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州怎么写啊?
“广”的简化字是二简字,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收录,1987年7月23日开始生效。 然而,在2009年初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汉字书写分级考核要求(试行)》中明确要求使用繁体字作为汉字书写考核的内容之一。其中对繁简关系的处理做了如下规定: “对于同一字有多种写法的现象,原则上以简体字为准,但繁体字中的异体字、古文字、草书字体等可按照繁简同形处理;有相应简体的偏旁部首,繁体字应与其相对应。” 而“州”“川”二字,正是典型的符合上述情况的字。
因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教育界一直存在“繁简互参”还是“全用简体”的争论。 虽然官方文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采用了“繁简互参”的方法。即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繁体的“州”“川”两字,而作业与考试则要求写对应的简体字。
到了2004年《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出台后,“繁简互参”的局面才有了改变。此《汉字表》将“州”“川”列为一级简化字,即只保留了它们的简体字形,将其排除在日常书面使用的范围之外,只有特定情况下才可使用。 例如《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说明第八点指出: 《汉字表》还明确列出了“州”“川”等其他字的繁简写法对照表,在应用时不得自创简体字。
而在2009年的《写字等级考试》大纲中更是明确规定了楷书“四体”包括两种字体的书写练习: “楷体字”和“行楷体字”。也就是说,今天的“州”“川”等字,必须同时练习它的繁体和简体写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官方文件并没有明文规定“州”“川”等字必须写出繁体字形,但实际上从考试试卷的设计来看是需要这样写的。
这是因为“通假字”的存在。 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字,实际上是在古今汉语交织下形成的一个混合体。其中古音古义保存了许多文言文词汇,而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又常常采用繁体字书写。在这种情况下,“通假字”就出现了。
所谓“通假字”是指现代汉语借用古代汉语的字形来表达含义。由于这些字如今已经不再表示其本义,而是指代另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如今使用的很多字其实是“借字”。而这种“借”又是可以双向进行的,于是出现了“本字”和“借字”的关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川”字共列举了10个以上的“本字”,它们都是“川”的古字或异体字;同理,“州”字的“本字”也有10个以上。可见,要准确书写“洲”“川”等字,就必须同时记住它们的所有“本字”以及相应的繁体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