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辣能去成都吗?
作为四川人,我确实没吃过辣到哭的火锅,也没见过四川人为了一口美味付出生命(当然,我也不会吃掉自己的眼珠)。 然后我要说的是,成都有很多的餐厅都不怎么吃辣啊!比如川菜系里的毛血旺、水煮鱼、麻婆豆腐这些,其实放很多辣椒,不过现在也有很多馆子做改良版,不放辣椒也好吃啊;还有火锅里面可以选清汤锅啊,当然,清汤锅里也是啥都没有,但是比红油锅要清淡多了。 至于你说“想到大四川吃辣,却又担心吃到死”----大哥/大姐,咱不要这么娇气好不好,四川那么多好吃的,又不是只有麻辣这一种味道,你怕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定义「辣」这个字的,是觉得吃起来舌头疼,额头冒汗就是辣吗?那你说说,刚刷完牙嘴里有味道,你觉得辣吗?你刚吃完了火锅身上味道重,你觉得辣吗? ... 所以我觉得题主可能不是真喜欢吃成都美食,而是被《火锅》和《成都》这两首歌给蛊惑了,以为成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就是辣,所以想吃却不敢吃。 其实,成都有很多好吃的,不辣的喔。 最后给你一个承诺,只要你不跑进火锅店吃饭,成都是一个很安全的城市,不会因为你不吃辣就欺负你的。 来自一个老四川的保证。
当然能吃辣是一种本事!但不吃辣不是没有底气去成都,成都的餐厅多,菜式选择多,不辣的就有多种多样的,找对了位置是不会让你吃成一张苦瓜脸的~而且去了成都,还有很多不辣却让人心动不已的美食在等着你呢!
成都的盖碗茶文化很有名气,悠闲的喝茶是成都人最常见的一种休闲活动,坐在茶馆,品着茶,晒着太阳,听个评书,简直人生一大美事……
说起串串香,很多人都会想到重庆。其实,在成都路边的小店里,都挂着“串串香”的招牌。成都的串串香和重庆风味有所不同,锅底分为麻辣和清汤两种,一般会选清汤锅底,不那么麻辣,很能凸显菜品的鲜味。
成都的小吃花样繁多,麻辣凉面的做工讲究:手工擀制的细面煮熟后冲凉,加入特制的麻酱、芝麻、香油,浇上辣椒油,加上花生碎、绿豆芽,拌上折耳根等调味菜叶。麻辣爽口,开胃提神,好吃到哭。
“蛋烘糕”,一块圆月形状的铁板上刷上油,鸡蛋液浇上薄薄一层,撒上黄豆和糖,翻个面,再加上上火腿肠,盖上盖子,不一会儿一份蛋烘糕就做好了。看着就很诱人,咬上一口,酥香可口,外脆内软,各种馅料混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成都,还有一种很流行的吃法——钵钵鸡。将卤好的鸡肉、兔肉、猪肚、鸭心、鸭肝……再选择金针菇、土豆片、海带、藕片等素菜用竹签串好,放进每个碗里都有辣汤的坛坛罐罐中浸泡之后食用。麻辣爽口,香酥有嚼劲。
成都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制作考究、风味独特,品种规格近300个。成都小吃大多价廉物美,历来享有“小吃之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美誉。
在外地人看来,成都就像一个活脱脱的小女生,娇美、浪漫、悠闲、慵懒,用尽一切方式去享受生活,这里的人们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享受人生,这里的生活很舒适,很惬意。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城市,你都不得不去成都。
“老歌听无数,最爱邓丽君;美味尝无数,最爱成都味儿!”这是外地人到成都后的普遍感受。如果说北京菜是中规中矩的高官,上海菜是精明干练的商人,广东菜是见多识广的绅士,那么成都菜则是“色香味”俱全的百变美女,她雍容华贵又不落凡俗、热情奔放又不失含蓄、香艳撩人又十分可靠……
成都菜作为“南食”北传的代表,其美食渊源可追溯至隋唐,在秦汉时以巴蜀美味为基础。唐初,南诏进攻成都,带去大量巴蜀厨师,传至昆明,影响了滇菜;北宋时“湖广填四川”,使川菜吸收了各地菜品精华,并由入京晋陕官员传遍北方。
有道是“苏菜美,湘菜俏,川菜香辣数第一”。川菜冠以“巴蜀”之名,是由于它脱胎于自古相邻的巴菜和蜀菜。
成都有两百万年前的“鹿角沟遗址”与四千年前的“宝墩文化”,还有“金沙文化”、“百花潭文化”。历史上先后有5代开国皇帝、13个皇帝在此建都,是“天府之国”、“蜀中苏杭”。由于它地处盆地,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历代文人名士、豪商巨贾多聚集或流寓于此,物产的丰富和人文的荟萃,使这座古老之都成为中华餐饮文化中一支瑰丽多姿的奇葩。
川菜有非常完整的体系,以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成都菜清鲜醇香、细腻文雅,重庆菜重油麻辣、质朴大胆,两大流派风味相通,又各领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