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杭州吗?

谢辰韦谢辰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上来看,苏州从来都不是杭州的属州或附属国。 东汉建安年间,孙权始建吴国,以武昌为都城,后迁至建业(南京),再迁至秣陵(南京)。三国时东吴孙休时于京城建邺西南二十五里处筑新城,取名“孙吴”,今南京西南的石头城即孙吴的旧城墙。

西晋灭吴前夕,为了攻破孙吴的最后堡垒建业(金陵城),晋武帝司马炎亲自率领水陆大军60余万伐吴,由于长江沿岸都布满了孙吴的水军战舰和营寨,晋军无法突破,便派使者前往建业劝降,孙皓闻讯大怒道:“吾前年亲往洛阳,至见天子,何谓无威?汝等岂可为贼所欺?”意思是说我去年亲自到洛阳面见过天子,有什么丢人的,你们这些人难道要被贼人吓唬住?于是下令严阵以待。哪知晋军并不是来攻打,而是送来了大量礼品,并再次派出使者劝说孙皓投降。这令孙皓大怒而来欣喜,立即命人杀了这些使者,但随即又心生顾虑:若是晋军乘胜追击,那自己岂不是要失败了?于是就打算突围,前往广州,开始避战。然而此时孙吴的精锐主力都在长江沿线抵御晋军,首都附近只有老弱病残,根本无力阻挡晋军的进攻,如果孙皓执意突围,恐怕会落入晋军的口袋中被全歼。

就在这时,孙吴的粮佐、散骑常侍张昭看出情况不妙,立刻进劝告:“帝(孙皓)承父祖之余基,据天下之英豪,士林才俊,武库精兵,何用畏此虏(晋军)哉!且诏书数下,明当散众还民,奈何欲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臣请召太子还,以副戎政。”张昭的意思是说现在孙吴拥有天下最强大的武力和人才基础,为何要为区区一个晋朝而担忧害怕呢?皇上您只要继续坚守,晋军不可能长期包围我们。何况陛下您已经接受了晋朝的上庸郡公的封爵,作为诸侯国君,按理就应该去镇守自己的国土,何必为了一个中原王朝而放弃自己应该拥有的领土呢?我建议让太子率军回师,加强首都地区的防守,等晋军粮尽退兵后再做打算。

听了张昭的一番话,孙皓顿时醍醐灌顶,连连称赞张昭说得有理,于是便采纳了张昭的建议,停止了突围的计划。 从这件史事中可以看出,东吴的疆土虽然包括今天的苏浙皖赣地区,但在晋唐时期官方正典中,吴地始终被视作“扬州”的一部分,甚至被称为“扬越”;另外,“吴”这个国号在汉朝也是“扬州”的别称之一,可见东吴时代的“吴”实际上就是汉唐时期的“扬州”。

到了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派杨素率军攻破了陈朝最后一块根据地丹阳(今天江苏丹阳),隋军乘胜北上,准备攻击陈朝留守京都的军队。不料陈军士气高涨,在萧摩诃的带领下,乘着隋军刚刚胜利踌躇满志之际,突然发起进攻,打得隋军损失惨重。萧摩诃的奇袭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本人勇冠三军,更因为其麾下有许多擅长水战的南蛮部落武士,正是这些蛮族勇士利用船只破釜沉舟,突袭了隋军的先头部队,从而扭转了战场上的形势。

面对气势如虹的萧摩诃,杨素被迫放弃进攻,转而防御。双方相持数日,杨素见难以取胜,便率军南返,撤出了战斗。此次战役隋军虽败,但却在江南地区撕开了一个口子,为隋统一江南创造了条件。

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调集重兵,准备一举平定岭南地区叛乱。此次作战,隋炀帝动用了多达20万兵力,战舰千余艘,沿赣江入广东,横渡琼州海峡,直取岭南。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番禺(广州)城下。

此时的番禺守将是汉夷混合的割据群雄梁师都,他面对人数众多的隋军,心中毫无底气,遂一面命令部将周法明率军主动出击,引诱隋军前进,一面包裹着城内的老幼,随时准备撤离。

哪知这次出击正好中了隋军的埋伏,周法明的军队全部遭到歼灭,他也成了俘虏。得知前锋失利之后,梁师都一面紧急调兵援救,一面派遣使者和隋军谈判,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接受册封。

隋炀帝接到报告,得知梁师都确有归顺之意,而且南方也已经稳定,于是决定接受梁师都的投降。不过,为了避免日后梁师都反悔,或者其他割据势力乘虚而入,隋炀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率军建造了一座很大的“临番城”,即模拟的番禺城,然后安置在河津上流,顺流漂下,在下游另建城池。等到这座“临番城”顺利抵达预定地点之后,隋炀帝又在两岸部署重兵,准备发起总攻。

得知隋军动乱的情报之后,梁师都慌忙准备出逃——他乘船顺江而下,准备进入海路,逃往高丽。不料刚出海口就遇到了一支庞大的隋舰队。原来,接到宇文恺的报告后,隋炀帝又派出了600艘战舰在海上拦截。

两军在海上激战一整天,直至黄昏,隋军终于击溃了梁师都的舰队,俘虏了他的手下大将李景,随后一路追杀,直抵番禺。得知隋军杀来的消息,早已在外围布好阵形的杨素立即命令出击,南北夹击,彻底击溃了孤悬海外的梁师都,平定岭南。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东晋南朝还是隋朝,都把东吴时期的“吴国”视为“扬州”或者“广陵”的一部分进行记载和叙述,这也与史书典籍中的记载一致。而苏州之所以被誉为“东吴”或“吴地”的故乡,无非是因为东吴政权定都于此,或是孙权把自己的故乡命名为“吴县”的缘故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