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在哪?
古都西安的市中心有一座古城池,周长13.7公里,墙高12米,厚15——18米,墙体全用青砖砌成。城墙上有城门4座,城门上都建有高30米的箭楼、城楼,城下四周有护城河盘绕。整个城墙,雄伟坚固,巍然屹立。它就是137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委派徐达筑造的,现存西安城墙在1993年被评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汉至明,历代帝王不断在长安、咸阳故都一带修建新城池。据唐朝樊绰著的《蛮书·南蛮州城号》记载:隋唐京都长安城周围七十多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后来,唐末黄巢起义军从长安撤走后,长安城逐渐倾废。五代时,后梁朱温为了继续镇压农民起义军,派范延光在长安郭城东的龙首原南端另筑新城,筑成时朱温的养子朱全忠已当了皇帝,遂改长安为“西京长安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仍为“京”。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朝降为“京兆府”所在地。靖康以后,宋为金所灭,金朝将京兆府降为“京兆郡”。至元世祖十二年(公元1275年)又降为“元氏县”。可见,此城经历朝兵荒战乱及风雨剥蚀破坏,已变得残破不整,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和军事需要,在明洪武年间,明朝政府才作出拆旧建新、重新筑城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