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地址在哪里?
西安城墙内的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新、建筑年代也Latest的一座。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年),原在西大街迎祥庙内,明万历十年( 1582 年)巡抚龚懋贤主持“移建新城中”, 即现今的位置,十一年竣工。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钟楼建在用青砖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八道券洞,与东南西北大街相通。钟楼基座上的楼体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木结构,由32根木柱承托,柱顶有斗拱、藻井,楼南檐下悬“声震云霄”竖匾一块,北檐下“文星高照”横匾一方。顶覆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雄浑庄重,结构严谨,典雅秀丽,在蓝天白云的映托下,更显示出古色古香之美。
钟楼的台体为正方形,底边长35.5米,高8.6米。楼身为木质结构,高三层43.38米。全楼构造精巧,绚丽典雅。底层南北向各有 6个券洞,4 个券洞分别通往东西南北4条大街。二楼正中悬“钟楼”巨匾,内藻井为八卦形,顶部有圆形莲花。三楼四角挂风铎,四周有回廊,可凭栏远眺,内藻井为八边形。四楼为顶楼,有32根立柱承重,柱顶为斗拱和藻井。楼顶盖由绿色琉 璃瓦镶边,楼体呈方形攒尖。亭脊饰有仙人、走兽;宝顶为圆宝,上挂24只金钟。钟楼上原有巨钟1口,现已不存,楼因钟而得名,俗称 钟楼 。钟楼在清代经受过 2次大地震,仍安然无恙,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