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马寺在哪里?
白马寺位于西安市南郊樊家巷南约一公里处,距西安市12公里,距东郊华严寺15公里,距古观音禅寺9公里,距兴教寺13公里,距法门寺150公里。寺内殿阁巍峨,佛像庄严,松柏参天,环境清幽,为长安著名的古刹,西安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佛教古寺院。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就在白马寺附近。
寺院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洛阳白马寺还早,是陕西省创建最早的寺院,原名香积寺,因在长安香积镇之南而得名。唐代高宗李治为其乳母杨氏追荐冥福时敕建“十大德寺”,“于长安香积寺南百余步,造寺一所,名曰皇泽寺,度僧二十名,为修功德。其僧官准上都十大德例置。“据《樊川集、皇泽寺碑等记载,唐大和九年(835年秋),白居易来长安时,其好友元稹已去逝多年,长安道林寺中又存放有其好友的遗像,道林寺亦被水冲塌,白居易就把元氏的遗像恭请到香积寺中供养。为了纪念二人之间的友谊,白居易把该寺更名为“白马寺。并在寺内建有元稹衣冠墓“(今在西安市南稍门元帅阁)。白马寺也成为中原地区较早以“白居易之友命名的寺院。此后数百年,白马寺几经兴废,寺内殿宇亦被毁。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再次进行大规模整修,始成今日之规模。在寺院中轴线上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殿。两侧有南北讲堂,天王阁、地藏阁、大悲阁、僧居等。殿阁150余间,建筑面积172810平方米。有清代皇帝乾隆所题的“云路”、“福海”石刻。大殿内有五代王球所书八分书《华严经》木板刻经3000余块,存于海藏楼。清乾隆皇帝西巡时,在白马寺亲笔御书 “紫云霄汉”题额,现存于寺内。寺院后院有白居易亲自在观音阁后凿井一眼,至今水清甘甜、终年不涸。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白马寺多次拨款维修,是新中国陕西省政府维修佛教寺院的第一寺。1956年8月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 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开放寺院,现在已由尼众比丘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