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有哪些景点?
1.浯溪碑林 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景区。是唐代诗人元结在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建亭立碣以记载李白《黄陵庙歌》的地方。其摩崖石刻自唐迄今320余年,共刻石940余处,其中名石168方,有李邕、颜真卿等名人墨迹及历代名家的诗词赋350多篇,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摩岩石刻群之一。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2.浯洲书院 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乡贤唐谦等人捐资创建的私学。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办为公立学校,称为“官学”。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移建于今址。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为学堂,1911年又更名为祁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期曾几易校名。解放后,先后称“祁阳县第一完小”“浯口区小学”。198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坐落在县城南郊湘江之滨,东望紫霞峰,西临陶铸故居。现仅存明成化十七年(1481)建造的大成殿和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的两廊,以及门楼、戟门、明伦堂、教师居室等建筑。建筑面积达114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雕刻精工,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3.陶铸故居 陶铸同志于1965年1月在此度过了他的最后一个春节,次年8月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于此地,享年61岁。故居原为一进一底的普通民居,1983年至1986年在陶铸逝世18周年之际进行了扩建改造,建成了二进的普通民居风格建筑群。占地总面积为125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45平方米。 1965年1月底,陶铸率夫人林月云和秘书高毅等一行从广州来到祁阳。当时林月云带着两个孩子,一个两周岁,一个是七个月大小,他们租住在县邮电局后面的一个简陋的民房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一直住到县委大院搬入新居才搬到机关。当时他住在县委招待所里的一间房中,高毅则住在一间耳房中。后来县委又为他安排了住房,是一间普通的民房,面积不大,但陶铸很喜爱这个环境,直到在这里去世为止。如今,这幢房子依然保存完好,成为湖南省一处重要的革命文物陈列馆。
4.祁阳文庙 文庙又名孔庙、学宫,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即1116年,历经宋、元、明、清四朝,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建筑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占地面积2万余平米,建筑面积4千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为儒学署,西部为府学署。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文昌阁、魁星楼、尊经阁等等。这些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代的遗物。1989年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投资近千万元对这座历史文物进行了全面维修与复修,使她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5.浯园 在县城南麓紫霞峰下,北距江约五十米,南抵紫巷口街。浯园系元末祁阳人唐伯元于至正年间(1341—1368)构筑,明初兵部尚书胡广题额“浯园”。元至正元年(1341)唐伯元起家于此,筑室读书,名“九思园”,取《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意。明嘉靖二十年(1541),知州王与晋重修,题名“浯园”,并撰有浯园记一文;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州杨一桂再修,补垣甃础,添设窗牖,辟园门;天启四年(1624),知州赵士春三修,增建斋舍,重绘丹青;清朝时,几度兴废,咸丰九年(1859),知州陈本淳重修。园内树木葱茏,曲径回栏,小桥流水,风景宜人。
6.龙岭 位于祁阳市内城北4公里处,相传古时山上常有龙出没而得名。龙岭村四面环山,景色秀美。村头有一座古戏台,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村里还有一座百年老桥——青石桥。龙岭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和一个自然村(柏叶源村),常住人口400余人,其中龙岭人330多人,柏叶源人60人左右。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始,村里都要举办为期半个月的传统庙会活动——“游灯”。 龙岭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