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旅游景点都是哪个地方?
1.归德府城 归德府城墙,俗称“老商丘城墙”、“南关墙”或简称“南城墙”,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是商丘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北宋时商丘属应天府,为京东路首州。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因金兵进犯被废弃。次年(公元1127年)四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高宗,次年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商丘成为南宋的“行在所"。
为了适应都城迁徙的需要,于同年七月将旧城进行加筑扩建。据民国二十五年《商丘县志》载:"崇宁、大观间,增广旧城之西东北三面,以负郭居民多被淹没,易以荒田。东逾睢水,南抵商亳桥,周环九里三十步又四尺。东西二门南面二门,北无门。外设瓮城,四面有门。"当时城墙用土皆取自睢水中泥,故又称"中土城'’;又因宋王朝以赵氏来自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世袭藩镇"归德军",取"归德”之意,故名“归德府城”。 归德府城门,原南门名“南薰”,东门名“朝阳”,西门名“迎熏”,北门名“拱辰”(亦称“拱阳")。清代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知县许朝彦重建北门,移其址于古南门外三里,名“怀远”。
南门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因黄河决口而毁,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知县李殿华重修,改名“宣化'”。其余三门名称不变。各门皆有瓮城,惟西门瓮城东移二百余米。南门内东南隅原有砖砌城楼一座,名"瞻岳门'';北门内西南隅原有城楼一座,名"景阳"。两城楼均于清末毁于火。 南、西、北城墙上原有城墙马面40个;其中南门20个,西门30个,北门40个。现仅存南门、北门及少量城垛遗迹。
该城墙是研究宋代城市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另外,从明洪武三年(1370)至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历时近五百年的时间,先后建有十座城门十二次被水淹。最后一次淹门是在清朝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850年3月24 日),由于黄河决堤,洪水冲垮了城内所有房屋。因此,人们把这次水灾叫做“过十月”,并流传下 “八月半,十月十三,过了一冬是一夏”的民谚。
2.张公陵 张公陵又称“张巡祠庙”、“张公陵”,是祭祀唐朝抗安史叛军名将张巡的庙宇。
张巡(约公元707年至757年),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被朝廷任命为真源令(今河南太康)。次年十二月,安禄山叛乱,张巡被郡督驾李鼎任命为真源县令,随太守许远守睢阳(今安徽宿县),与太守许远同戍睢阳。他率众坚守孤城八个月之久,击退叛军多次进攻,使叛军不能西进。后因粮草尽,援兵不至,睢阳城破,张巡遇害,时年四十九岁。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作诗赞颂说:“许远剑飞血,张巡刀解肌。”又云:"张公百忍,绝代贤侯。"
张巡殉难后,朝廷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谥号忠臣。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始建庙宇,称为“灵庙”。熙宁八年(1075年)封其为“灵顺王’”。金正大五年(1232年)又加以扩建。元代延佑六年(1319年)三月二十八日,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敕赐张巡庙额曰‘威灵显化'",从此正式定名为“威灵显化张公庙”。
明朝时期,张公庙几经修葺,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再度修复。 万历二十年 (1592年)春二月二十五日,神宗朱翊钧下诏,敕命礼部给威灵显化张公庙“复御祭之典'’,此后凡遇春秋二季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清代对张公陵也颇为重视,曾多次维修或改建。
目前,此庙除前殿外,左右各有一配庑,后有二层楼阁,均为民国初年时所建。整个殿堂占地一千三百平方米,建筑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3.阏伯台
阏伯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一公里处,原名商墟、火星台,又名火坛、火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遗址之一。《尚书·舜章》载有虞舜“徙乡商”之说。据史料考证,阏伯台系上古黄帝时代的火正阏伯所创,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亲自到此祭祀阏伯,将商的旧都改为宋国,并将阏伯徙封到宋国的商丘,仍主祀大火星。汉武帝时此台被改名为“睢亭”。东汉建安末年,曹操将睢亭移建于今县城西北二公里处(古梁国故城)。北宋时在此建睢阳庙。明代洪武十二年(1380年),将睢阳庙移建于原址,以后又多次重修。现台身高6米,底径46米,平面呈正方形,残存有夯土台基。
4.芒砀山
芒砀山位于陕西省商城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由大小48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774.2米,山体面积21平方公里。这里奇峰秀岭相间,怪石崖洞错落,景色宜人。著名的景点有仙人桥、望花楼、一线天等。山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均有数以万计的香客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山下还有汉梁孝王墓群、陈胜墓等文物古迹,人文荟萃。
传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路过此地,他看见芒砀山非常漂亮雄伟,就决定在这里砍伐树木修建自己的墓地。秦始皇觉得这座山很像一个巨人的头,所以就命人在他的头部和肩部建造了两座高大的坟冢作为标志,这两座坟冢就是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