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泉有什么旅游景点?
1、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都尉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郡朝廷命官的驿站;唐代又称为“凉州都督府”,属陇右道; 明清时称“嘉峪关外”为玉关天堑,即指玉门关和阳关。
20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县西北百十公里的戈壁滩上,发掘出玉门关和阳关遗址,并确认为汉代玉门关和阳关所在地。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经此通向西域的要隘。
古玉门关建于公元前后,遗址在今敦煌市西约70公里处鸣沙山北麓崖壁上,东西相连,形似城门,高约10米,下宽上窄,有门有墙,门道两侧各有高约4米的城墩台。南边一墩台保存较完整,俗称小方盘城或子城,北边一墩台残毁严重,仅存高约3.5米的土埂,俗称方盘城或母城。两墩台之间相隔数十米,城墙用砂岩块垒砌,底宽顶部宽,内外两面磨制得很平,外表还抹了一层草筋泥,非常坚固。
1972年出土于玉门关东北50余公里处的榆林窟第3窟内壁画中的关吏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守关官兵的生活场面,为我们研究玉门关的历史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初,西域诸国反叛,东汉派骠骑将军班超平定乱事,收服鄯善(今若羌)国王,使鄯善归顺,于是把玉门关移至龙勒水南沿(今安西东境)。
唐初期设玉门关,在安西都护府驻节龟兹(今新疆库车)的同时,也在龙勒水上游置管领蒲类、东伊、西伊三州的玉门关。此后,又在瓜、沙二州境内分置南、北两玉门关及阳关等,北玉门关位于今安西东百余里处,唐以后废圮。
现在的玉门关遗址系清代同治年间修筑的关城,周围约700米,东南角上有关令房、巡兵室、火药库、炮台等建筑遗迹,西南侧有长城蜿蜒而下与河相望,西北距敦煌市约86公里。
2、莫高窟
中国石窟艺术的主要地区是在甘肃、宁夏一带。甘肃的敦煌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经北魏、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历代营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存洞窟492个 ,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像2400余躯,飞天4000余身,佛经故事5.3万余字,是一座内容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是我国四大石窟之首。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当时敦煌郡太守张晟为了稳定地方秩序,派县吏杨惠来管理敦煌地区,杨惠发现鸣沙山东麓崖壁很适宜开凿洞穴作为禅窟,于是他发动当地百姓,在此开窟造像,弘扬佛法。从此,莫高窟开始有了正式的禅窟。 北朝时期,莫高窟的发展进入全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建造的洞窟多达四五百个,其中比较宏伟的有第268、259、257窟等。这些洞窟多属于北魏时期的作品,其特点是洞窟前部中心造禅坐佛像,左右立菩萨,后部中央开龛造弥勒像。这种形式一直影响到以后的朝代。
隋唐时期,莫高窟的佛教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洞窟数量大增,造像技术也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的洞窟大多开凿在山体东南部的崖面上,而原先开凿的一些洞窟被废弃不用。此时敦煌地区属于中原王朝的属地,因此这一时期的造像艺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尼泊尔风格影响,所以又带有一些外来因素的特点。
宋代时期,由于政治的原因,莫高窟逐渐衰落,只有少数僧侣居住在这里,但造像艺术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不少以人物画为主的洞窟。 元代的时候,莫高窟一度荒废,直到明洪武五年才得到重修。清朝康熙皇帝御旨保护,敦煌学才得以兴起和发展。莫高窟中第17、154、454等窟就是清代修建的。
民国期间,莫高窟先后遭到日寇和国民党军的掠夺。1944年至1945年间,敦煌学者王圆箓将一批精品文物运到敦煌县城存放,之后又被国民党军运走,大部分流失海外。解放后国家对莫高窟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成立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开始对洞窟进行科学的维修和保护。 如今,莫高窟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际学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3、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鸣沙山中, 因其似一弯明月坐落于沙漠之中而得名月牙泉。
据说泉水甘冽无比,可解干渴。千百年来,沙丘起伏,泉映月而无尘,波涛滚滚,泉映月而成晖,此种奇妙景观,确如明珠生蚌,美玉怀山。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虽然这里风沙大、环境恶劣,但是千百年来泉水不涸,而且水质未受污染,自古以来被称为“沙漠奇观”,有“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不仅形状奇特,而且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尤以夏秋两季最为动人。每逢盛夏,月牙湾畔绿柳环绕,碧波荡漾,水草丰美,百禽喧鸣,鱼跃鸥翔,一派自然野趣的风景。每当夜幕降临,月牙泉周围沙山呈橙黄色,月色下银光闪闪,沙峰巍然耸峙,泉周绿草如茵,泉水清澄如镜,月影倒映,波光粼粼,宛如仙境一般。
据传说,月牙泉是唐朝时敦煌郡太守李济安所修。当时李太守见鸣沙山中的泉水清澈甘美,便下令引到城里,供人饮用。不料天旱无雨,水渠干涸,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