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几个平面?
首先,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地下车站分为明挖基坑、暗挖隧道两种。其中,明挖基坑的覆盖层通常为0~5m,对于覆水比较深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的软土地区,甚至达到8m;而暗挖隧道通常为矿山法施工,施工中一般保留拱顶土层不进行开挖,所以严格来说,“平面对应着”两个结构,即明挖基坑和暗挖隧道。 当然,如果抛开规范来谈问题,那么地铁结构其实可以划分为三个平面(从竖向看):地表(或称正线)、侧线(或称副线)以及地下站厅层(或者叫设备层)。这三个平面分别对应着地铁施工中的“三边”原则——“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对于一般的城市轨道线路而言,在规划阶段通常就已经确定了,因此一般没有地勘工作的参与;而在设计阶段,则通常是由设计院根据地质情况通过计算确定结构的配筋并确定工程造价的,因此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原工程设计进行修改;至于施工,那就更讲究了——由于轨道交通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其土方石方量很大,且涉及保护地铁上方既有管线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精心计划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而侧线(副线)的结构往往与正线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于列车行驶方向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结构受力变化上的区别。不过这种差异性往往并不明显,加之副线通常长度较小,因此通常被人们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