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为什么放水?
这个得倒回去问武汉建市时的城市规划者,为什么建城时没有考虑下穿长江的通道,而不是问当今的市政设计师。 当年为了造汉口外滩公园(现在江汉关博物馆)和武昌旧街商业区,分别拆了汉口英租界北部以及武昌洪山一带的居民区,造成大量居民迁往他处。
据说当初设计者是参照北京积水潭、南京清凉门等样式建的城墙外河,目的是为了泄水以免城市内涝。不过从当时绘制的地图上看,这河道并非完全垂直向下,而是有一个向内的折角(详见图一),这就造成了下面的问题——如果发生洪水,江水会首先进入这条河,然后顺流进入内城,而非直接灌入城门。 但是,这个设计的用意并不是让江水倒灌进城区,而是防止城内积水外溢导致环境恶化。毕竟旧时武汉没有下水道系统,生活污水与雨水是直接排入江河湖泽的。为了避免这些污水的污染,当时的做法是截断河道,在河床上面建造石拱桥,同时让出一段河岸作为居民清洗杂物之用。当遇到涨水的时候,石拱桥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于是人们就在岸上盖起了房屋,并在房后开挖水池储存清水,以便清洗蔬菜。每当退水之际,房屋里的人就出来洗刷杂物。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六年代,我小时候还经常在汉口的沿河街上玩耍。后来,因为城市需要扩大,这条河也就成了被拓宽的道路。而那座著名的石拱桥也随着城市的扩建而被保留了下来,就是现在去中山大道逛街的路口处。 至于这座桥为什么闻名,那是因为民国时期这里发生过一次震惊中外的“宝岛”事件。有闲心的可以去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