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物业吗?
目前,北京、上海等国内主流城市地铁的运营模式是:政府投资建造地铁轨道网络,组建集团公司(或委托给现有运输集团)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同时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当然这种模式下,政府依然承担主要责任,比如负责投资、建设、审批并监管项目质量安全,而社会企业则负责采购设备、实施建设和管理,并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
在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中,政府和物业开发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北京地铁为例,其线路和车站的建设由建委负责审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定由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后报建委批准,资金来自市财政。 而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商通常由市政府指定。 根据2013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线规划》,未来北京新建地铁线路上盖及附近将开发建设约480万平方米的商业金融类建筑,近800万平方米的住宅及其他类建筑。 但由于与政府的密切关系,这些土地开发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取得。如2015年至2016年间,北京城建与通州区政府共同成立了6个房地产项目公司,用于承接通州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棚户区居民自筹和区政府安排专项债券。据测算,单个项目的土地成本约在3亿元上下。 不过虽然拿到土地的代价很低,但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因此对于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且由于涉及交通建设的配套费用,各项税费相对较高,也使得最终的开发成本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