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气叫对流天气?

项茹菱项茹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很逗的答案,先来个严肃版的定义: 空气受热上升运动引发降水现象,通常伴有雷电和雷暴大风,称为对流性降水(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有朋友问了,那热成云的空气是顺流还是逆流?其实这种情况更常见的是在一个气旋中靠近中心区的冷空气被暖空气包围而上升,形成锋面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冷锋过境时形成的短时强降水,不过这种一般伴有强对流天气。 还有朋友问,这跟暴雨有什么关系啊。

来,我们看看气象学是怎么描述暴雨的——短时间强烈降雨致灾的现象。嗯……短时间强烈降雨是什么鬼……我们来做个换算,1mm/h的降雨量相当于60L/m^2的水浸入地表。如果1分钟下了1mm的雨水,意味着1平方米的地表在1分钟内收到了60升水的冲击。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个下雨过程是一个由上而下层层叠加的过程吗?并不是!

气象上所讲的雨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降落的雨水量,用R表示;而气象学家最关心的不是某点某个时段的雨量有多大,而是这一地区的雨量分布如何,用P表示。根据定义: P= \int_{-}^{+} R(\theta) d\theta 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降落某区域中的雨水总量记做W,则 W= \iint_{\Omega} P(r,z) r z dr dz 而所谓的锋面雨其实是这样的—— 可见,对于锋面雨而言,不同地区降下的雨水几乎同时进行,所以从表面上看,就像每一片云朵都带着自己身上的水分砸向了地面一样。只不过这种“同时”是针对整个大气层来说的,对于其中某一个点来说,仍然是热量高的空气先上升,热量低的空气后上升。

总结一下,强对流的特点是出现突然,持续时间短,强度大。 对流天气常与暴风、暴雨、冰雹等并发,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由于对流天气发生时间较短,以小时计,影响范围较小,以地区计,其预测难度相对较大。

施静懿施静懿优质答主

对流天气其尺度大小悬殊,从米级,如龙卷、冰雹和雹暴,到几千米级,如积雨云中的升降气流与阵雨。空间结构有块状和脉(线)状的。如积雨云和微下击暴流是块状结构,下击暴流、中(β、α)尺度雨带、中(β、α)尺度的积雨云带和干带辐合线则是脉状结构。寿命也长短不一,由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这些剧烈天气现象常有强大的瞬时阵风,暴雨、大冰雹和强烈的垂直气流。积云对流的特征是浮力上升运动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是最有代表性的。

浮力是由积云尺度和雨尺度内的气压、温度、比湿的扰动所引起。因此浮力的大小直接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内大气的不稳定度,以及微系统内凝结潜热的释放相关。对流天气系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尺度大小和生命史的长短,是随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性质、地表(包括水域和陆地)条件及其分布、气溶胶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初始扰动场的状况而变。

在各种浮力对流中,一些在垂直发展过程中含水量较小,当上升气流达到饱和时,水汽凝结,释放出大量的凝结潜热,使该部分上升气流的浮力得以加强,能发展成为深厚系统,如雷暴云。有的上升气流,在到达饱和时含水量较大,凝结过程强烈,使云层内浓雾弥漫,这时云内浮力消耗于云内动量下传,垂直运动受阻,难以发展成深厚系统。

有的初始上升气流较弱,即使达到饱和并发生水汽凝结,由于凝结过程不强烈,所潜热释放较少,亦较难发展成为深厚系统,如在低纬海洋上空由海面粗糙度增加而触发的积云很少能成长为雷暴云。

对流天气系统从总体讲,是在较大的斜压环流背景上活动和生消的。对流天气一般集中出现在此类环流系统中比较有利的区域内(如低压、锋面和槽线等)。在大尺度或中尺度的运动场中,对流天气系统常成群成带地活动和生消,如在中、α尺度气旋和锋面中,积雨云群常表现为中、α尺度积雨云带,在中尺度雨带上常由许多分散的积云和积雨云组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