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多天气预报?

松德泽松德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川西北地区生活过的人,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认为国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目前可能还比较不靠谱(当然这可能与我的期待有关)。以我大学期间做实验的经历来看,当时我们用的是美国NCAR的GCPS模式,对国内主要城市未来1~3天的温度和降水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测,结果误差都偏大,具体数据由于毕业清理文件的时候清掉了所以不能详细列举出来(我只能说我们做的实验误差是偏大的而不是很准确,毕竟我们花了相当的时间来核对资料和数据并且做了相应的纠错工作) 不过,当时我们的实验只是简单地用了几个大气物理量的历史统计关系,而没有考虑到各种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因此误差偏大可能也是合理的。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几年过去了,天气动力学模型应该更先进了,如果误差依然这么大那就真的有点恐怖了…… 不过,我认为现在气象预测最不准确的可能还是短期天气的预测,要精确到某一天某一天的天气确实还有些遥遥无期。至于中长期的气候预测,我认为现在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了,比如国家气候中心推出的中国近5000年气候变化及未来预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总之,我觉得不管如何,地球系统科学的探索仍然在继续,地球这个系统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非常多,目前人类对于它的认知仍然是很有限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利用已有知识建立物理关系或者数学关系来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我还是很赞同 提到的关于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观点。最近看了 写的《碳经济学》,对我很有启发,也推荐给大家。

金久金久优质答主

随着天气雷达、卫星和各种探测系统在气象预测中发挥作用,使人们有可能将气压、风、温度、湿度等多项气象要素组成一个方程组,再以当时气象要素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用大功率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做出内天以至更长时间的预报。这就是近年来人们常常听到的数值天气预报。

80年代以来,气象卫星云图监测、大气环流模式、短期(1–10天)和中长期(10–20天)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课题,在国内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批重要阶段性成果。如80年代卫星云图资料已普遍用于日常天气分析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了台风预报系统;90年代建立了由96个测站组成的天气雷达监测网,投入业务运行。1996年6月,我国第一台数值预报业务系统CQ64投入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数值预报的精度和时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