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何棠下?

索金俭索金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手动认真脸) 我是2014年搬入现住址的,那会还在读高中,对周边环境也不怎么熟悉,只知道小区叫黄竹坑,然后附近有个寺庙叫“宝元寺”(现在改名为“庆元宫”了,也怪我小学初中都没好好学地理,不然也不会连这个也不认识。。。)。

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小区里面有一棵很大的树,这棵树很神奇,据说夏天树顶会有白色花瓣状的羽毛飘下来(这也是我后来查了才发现的,毕竟以前也没有注意过╮( ̄▽ ̄)╭ ),就像下雪花一样,所以这棵树就被亲切地称呼为“海棠花树(或称“海堂花树”)”啦~ 而这一片区域就在当年被称为“何棠下”。 后来大学毕业来到广州工作,一次无意间逛贴吧的时候发现有人提到“何棠下”这个地名,于是才去了解这段历史。据说是明清时期广州城郊的一个村名简称,而“下”应该指的是广联路的下层居民点(百度百科)。不过这种古代称谓到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找到了,现在的地图和导航软件都把它标为“黄竹坑”啦。

不过呢,虽然名称已改,但是这个地方还是挺有名的,因为附近就是著名的“广州大学城”,这里也是广州的IT产业聚集地之一;而且因为临近大学,所以周边环境还挺不错的,除了住宅区还有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交通也比较便利。

宾云柏宾云柏优质答主

棠下古采石场位于天河区东北部的棠下街辖区内,是广州城区范围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延续利用时间最长的一处古代采石场遗址,被专家誉为“石头上的史书”。

据《广州府志》记载,东汉末年至清光绪年间,这里曾是政府定点经营的采石场,已开采了1800多年。由于长期凿采,使该处形成了4000立方米的洞穴。洞穴以“天窗”进口,内有三厅两眼,并有凿石时留下的1600余个“石龛”和700多个古锚形“拉窝”。2000年,作为广州城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采石场遗址,被定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区。2002年5月,在遗址处建设了棠下古采石场展览馆。馆中以古采石场原址为核心布展,采用实物、图片、视频、模型、复原场景等展示了采石场1800多年的历史面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10年,评为广东省重点免费开放博物馆。

2011年12月,棠下古采石场被列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