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鹅潭在哪里?

卓颖洋卓颖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白鹅潭,是流传于珠三角民间的地名,其指代的对象有二:其一是广州西关的十三行;其二就是广州西南部的白鹅潭(区)。 首先,来说说“白鹅潭”与“十三行”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白鹅潭”为“十三行”的前身。 “十三行”,是指清代乾隆年间在广州城西开设的十三家洋纱、洋布批发商号。这十三家商号的老板大多是江浙人,他们贩卖的货物大多是由苏州、杭州等地采办的丝绸、棉布,故又名“绸布街”。 这十三家大商家为何会集中在广州城西部开设商号呢?这里还要说一说广州城西的“珠江北岸”地区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

明清时期的广州城北门(现人民北路)至城西门外一带,河道纵横,沟渠密布,环境荒芜,人烟稀少。清初,这一带还是官办盐场的所在地,制贩私盐的活动也十分猖獗。为了肃清这一带的非法活动,清朝政府在城北门至城西门外修建了环形城墙,并在城外设置炮台,派遣兵弁驻守。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江南丝粮的大量涌入,环城北门一带逐步开发成商品集散地,形成了一条著名的商业街——“绸缎街”。而这条街上的十三家经营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商行,后来就被统称为“十三行”了。

至于白鹅潭,则是十三行的码头区。 据史书载,十三行人除少数系旗籍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外,多数为江苏、浙江人氏。他们进入广东后主要从事丝绸、棉布等货物的零售及批发业务。为了便于交易,他们还聘请外国商人作为“买办”(相当于今日之进出口贸易代理公司),从事联号经营或代理买卖业务。这些外国人所住的街道,便被称为“番鬼街”,而白鹅潭正是几条“番鬼街”的交汇点。

除了丝绸、棉布等货物外,英国商品也在十三行大量出现。为了购买英国的工业品,中国商人开始将白银运至国外,使银价上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贸易的扩大,中英之间的交往也日趋频繁,广州已成为英国在远东最大的通商口岸。为此,英国人于1759年在白鹅潭附近修建了英租界。 而原驻防在这一地区的清军,由于驻防的旗兵大部分都参加了道光年间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和四川天理教起义,所以兵力明显不足。为了弥补驻军的不足,清廷从陕西调来一营汉军,进驻广州城,并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督办海防。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清军在白鹅潭修筑了宽六尺、深三尺多、可容百人的鱼雷艇暗堡五座,并配备了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八尊,专攻英国的旗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