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培正中学怎么样?
1.环境 培正有两个校区,本部和老校区(初一级别)。两个校区相隔一条河,风景很不错。学校有体育馆、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等等,设备齐全。 2021年9月,校本部新建教学楼以及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教学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2.住宿 分四人间和六人间,有空调、风扇、独立卫生间、浴室、阳台等。每层楼都有生活老师值班,管理比较严格。早上要跑操,每晚9点前要熄灯就寝。每个宿舍都配有洗衣机、饮水机,洗衣粉等设备。
3.伙食 我读的那个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刚换了新食堂,饭菜质量以及价格都很不错,学生也有很好的意见反馈渠道。饭堂的菜式丰富,味道也不错。(这里批评一下某些高校,食堂又贵又不卫生) 学校周围有很多美食店,麻辣烫,酸奶水果捞,奶茶咖啡等等应有尽有。
4.师资 学校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或者本科出身,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老师们很负责,每天看到最晚的是老师,起得最早的也是老师。
5.教学 本部今年开始高一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走班制,老校区仍然沿用旧高考模式。在教学质量上并没有因为分班而有所下滑。课堂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由老师进行讲解,剩下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讨论。老师讲课的内容覆盖知识点,并会留意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课后同学们有错题集整理、刷题等巩固知识点。
6.活动 社团挺多的,有科技类的、文学类的、体育类的……各种社团举办的活动相当丰富,例如科普讲座、诗歌朗诵比赛、篮球赛、话剧表演等等。每年11月或者12月,社团都会举办嘉年华活动,各个社团各显神通,舞台节目精彩纷呈。
广州市培正中学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广东省著名教育家邓家彦、王德周和美国传教士麦安礼先生倡议集资,在原广州市东山区农林下路24号(现广州市东山区小北路小北六巷81号)建成。初创时是由美国人麦安礼先生担任校长,教师则聘任外教和国内中学毕业生组成,学校名为培正书院。
民国3年(1914年),培正书院改名为培正学校,设有中学、小学。民国9年,培正学校中学部单独设校,仍叫培正中学,校本部仍设在农林下路24号。民国15年,为扩大校舍,在东山区黄花岗公园建校舍做中学分部,校名为培正第二中学(时称培正黄花岗中学),民国32年两校合并;并继续设小学部,名为“培正树德小学”,与中学仍分设在两处。校训是:“正心,正身,正位”。1952年,培正中学转为广州市教育局管理。
2001年9月,培正中学新校舍(现址)落成,学校整体搬迁至此。新校址占地面积达60505.25平方米,建筑面积54550.61平方米。现校内有小学48个教学班,学生2160人;初中18个教学班,学生900人;高中29个教学班,学生1450人。教职工291人,中学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62人,中级职称教师148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65人,学校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近60%。
2002年,培正中学(现址)被评为首批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小学部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小学。2008年3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初中、高中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审、督导和人民满意学校创建工程的复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