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在市区吗?

邬闽航邬闽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可以说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并不比题主浅多少…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答一答的~ 首先,我们通常把广州南站所在的地方称为“番禺”(注意,是“番禹”不是“番禺”!)因为古代这里属番禹县管辖。至于为什么后边加个“禺”字,我也不知道原因何在,字典上也只搜到“古县名”这个解释。不过现在番禺已属广州市区范围了,所以也有人将“番禺”代指整个广州。

其次,说回正题,广州南站在市区吗? 我的回答是,看你怎么定义“市区”这个词了。如果从行政区的层面上来讲,它是郊区;但如果从地理层面或者人们的习惯认知上来讲,它又是在市区范围内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广州南站在番禺,而番禺自古属于广州的郊区。只不过近年来经济发展,城区面积扩张,才把原属番禺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入广州中心城区罢了。(虽然我挺反感这种“圈地运动”似的扩城方式的,但这是政府决策,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没办法) 但即使这样,广州南站在番禺区这一点是没有改变的。而且由于高铁站的特殊性,周边交通、市政等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广州南站所在的番禺南区就天然成为了这些建设的受益方。

就拿最近的广联铁路来说吧,这条连接广州和佛山的城际轨道(简称广佛环)在规划中就有南北两个站点,其中北区就在广州北站附近,而南区就是广州南站。目前在建的是北区,南区线路还没开始动。也就是说,一旦建成,广州南站直接受益于此。 除了地铁和高铁外,未来还规划有城际铁路和城市快速路。毕竟作为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这些配套必须跟上。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万亿GDP和千万人口所带来的强大吸附力和驱动力。

最后,再说回本文标题所引用的诗句。这诗叫做《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本身就很出名,而且其中的意象也经常被用在现代诗词中。例如在晚清著名词人朱孝臧的词作《浣溪沙·登北固山》中就有提到“欲吊桓伊膝,先招庾信楼。”而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冬景》一文中也有“极目处,苍茫一片,正是暮色四合。”的句子。可见这首诗影响之大。

而作者王之涣生活的年代恰好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方面有“欲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言壮语;另一方面又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样的感慨。这种矛盾的心理也正反映了当时大唐帝国的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性。而这样的心理也是现代人所能体会的,就像我们在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会谈到它的缺点一样。所以,这首《登鹳雀楼》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它写得精彩,也许还在于它写出了永恒吧。

代曼桐代曼桐优质答主

广州南站坐落在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与番禺区钟村镇交界处,属南北向贵广铁路、南广铁路与东西向广珠城际铁路、广珠铁路以及在建的京广客运专线在广州相交。该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之一,是铁路“客货分流”的配套工程,是集铁路、长途汽车、地铁、城轨及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换乘中心,也是国家、铁道部和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州南站站场规模15台28线(含4条正线),设31、32到发线2条(侧线),预留规划广深铁路客运线、广南环城际线联络线接入条件。共有15个站台,其中2个城际站台、2个正线通过站台、1个预留站台,其它10个为干线客运站台。站房高44米,建筑面积39.53万平方米,相当于45个足球场之大(含中转层);站场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810米。车站规模和功能仅次于北京南站。

根据规划,广州南站将引入多条交通线路以及城市快速路和高架路,形成广州新的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现有的三大客运枢纽站形成“东有广州东站、南有广州南站、西有广州客运站、北有广州火车站”的客运格局。在建的佛山地铁2号线、广佛环线铁路将分别在广州南站设西广场、东广场两个站点。广州地铁2号线、7号线延长线、佛山地铁2号线和广佛环线铁路在规划建设中,已预留与广州南站直接对接的条件。广州客运站的旅客将来也能乘坐客运班车或通过地铁等换乘到广州南站,旅客下了动车后,不出站即可换乘地铁。此外,广州南站将通过新建的广州大道南、105国道快速通道、洛溪大桥复线、番禺大道南沿线等高架道路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通过城市主干道与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连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