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多远?

衡浩峰衡浩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岭,自不用说了,西安人心中至爱的南山,是关中平原天然的绿色屏障。它从空中俯瞰,恰如一弯峨眉,那眉梢上的几点光晕,便正是闻名遐迩的华山。“渭水东流去,终南晴翠来”。秦岭、渭水,是古长安的两道天然屏障。东西绵亘八百里,横亘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南北分割线上,恰似一条伟岸的脊梁,把黄土高坡与汉江平原隔离开来。从地质的角度看,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界线,其水文、植被、土壤、地层、地貌、气候以至人文景观、物产风俗均有南北之分。比如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南流汉江水系的主要支流嘉陵江、丹江及北流的渭河水系发源于秦岭;比如秦岭南坡为亚热带气候,覆盖着常绿阔叶林,而北坡却属暖温带气候,为落叶阔叶林;再比如秦岭以北是广阔的黄土高原、长城高原,而以南则是肥沃的四川盆地和汉江平原。秦岭是大巴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及昆仑山坡的总称,其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因早年每当雨后初晴或斜阳辉映之时,山峰常显终日不散的白云瑞气之态而有“白云天下奇”和“群峰耸峙太白巅”之名。山间谷涧溪泉清冽,山水林洞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一座浩瀚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赞美秦岭为“佳川怪谷,不穷不竭”,当代国画大师石鲁则将其“化”为《秦岭何壮哉》:“秦岭天下魁,黄河一席水,西岳莲花峰,雄踞如雄狮,松柏绕铁索,青云在脚下。”

秦岭北麓的西安段,东起蓝田县的黄峪乡,西至周至县的厚畛子乡,有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横跨了西安的半座城市,构成了一个广阔的天然城市公园。从西安市中心穿过护城河,向南不远,爬上城墙,便可看见南来的南山,气象苍茫,雄阔壮美。清人朱集瀛曾有诗赞之曰“长安自古帝王都,绿树阴中碧案诸。地控九州分陕右,山连终南入秦墟。高风自昔称前席,胜概何人载后车。极目烟霞无限意,可能身外更踌躇。”

如果说秦岭雄踞于南,犹如一条天然的臂膀,护卫着长安城的安全,那么渭河则西来东往,流过城北,成了一条天然的水道屏障。在中华文明史的前夜,渭河与黄河、长江就以其丰富的养育资源,成为孕育中华原始文明的母亲乳汁。陕西史研究会理事、原西安市政协文史委特聘文史研究员崔睿宪说,陕西沿黄河地区分布的史前文化与中原关系密切,以黄河为纽带,东西文化交流极为方便。而渭河文化由于有秦岭的阻隔,发展过程中较少受到外界干扰,在秦岭北麓关中平原的农耕文化和沿黄河地区与陇东地区半农半牧文化,沿着渭河东西交流,不断把黄土高原的文化输送到陕西方兴未艾的渭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有学者考证认为,从地域看,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渭河及包括长安的关中平原,都处于北纬34度至41度之间,正是这一温带气候和地质构造线,使华夏大地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一块宝地。在秦汉时代以前的数千年,渭河两岸是丰腴富庶的沃土。它发源于甘肃渭源鸟鼠同穴山西南侧的渭水源头,东西横贯甘肃南部和陕西西部,自古就有“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一说,其流域面积达95100平方公里,全长818公里,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有河,就有鱼,就有水草肥美的滩涂和湿地,就会有狩猎、捕鱼、畜牧、种植。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了西安半坡村母系氏族和临潼姜寨村父系氏族文化,使文明的火花如草叶初萌。到了商周时期,周人自西带来天水一带黄河谷地的文化,与本地渭河中游文化的接触、融合,出现了新的周文化。再后来,秦汉两代,相继定都长安,从而使这种文化达到鼎盛,使西安成了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最初的国际化大都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