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汉路属于什么区?

晋雪琳晋雪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蜀汉路属于武侯区,至于为什么叫蜀汉路而不是其他名称的道路,这是因为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占据益州后定都成都,而蜀汉路的起点恰好是当时的成都北门外。

到了宋代时期成都的北门外出现了三座桥分别叫做“新东门延辉桥”“新南门崇仁桥”和“新北门通惠门”(旧时把没有城墙的城市称为“门”,有城墙的城市称为“楼”);其中蜀汉路就位于现在的通惠门附近。

到了明代初年,为了防御蒙古人的入侵,在成都修建了四座城门分别为少城(南)、南城(东)、北城(北)、清江(西)。不过这时候的三座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跨江的浮桥“草市桥”。

因为成都是一座沿河城市所以古人就根据河流的地形划分城区,将西北面的那条河叫做“灌口河”也就是今天的府河。而东南面那条河则是“南河”,作为古代成都两条主要河道,这两条河最终汇合于成都南面的走马河再流入锦江。

“蜀汉路”这一地名的正式出现大概就在清代末期或者民国初期,那时候成都城市建设还比较落后,人们常常以“上沙河坝”来称呼成都北部的一片区域。而“下沙河坝”则用来指代成都中部和南部地带。

葛培峰葛培峰优质答主

在成都市,有几条以省份或省份首府名称来命名的街道或城镇,如北京大道、上海大道、天津路、贵阳路、西安路和南京路等,与以蜀城或古代蜀郡、蜀国来命名的街道名如蜀都大道、蜀汉路、蜀友路、蜀晖路、蜀信路等,共处于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冠以“蜀”字的街道,几乎都在成都市的市区之内。

那么,以“蜀汉”命名的蜀汉路与“蜀”和“汉”有何关系呢?

说来话长,还得从西周说起。在西周分封天下时,封武王的弟弟姬封于此地,国号为“蜀”,建都于今成都郫县的古城。由于“蜀”国地处偏远,受西周的控制较弱,后来逐渐强大起来。秦惠文王灭蜀后,置蜀郡,成都即为蜀郡之治所。秦惠文王更元12年(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以张若为蜀郡首任太守,驻江(今成都)。秦亡后,经楚汉相争,至汉朝初建为西汉(前20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对原来秦朝的郡县制进行改革,即郡下面不再设县,而改设“侯国”。为防止王国坐大,威胁朝廷,汉高祖刘邦(前256年一前195年)继位时实行“郡国并行”制,对异姓王和同姓王的封国,在原郡下分设侯国。蜀郡下的成都县被分置为蜀郡国,以刘邦之子刘若为侯,仍称蜀王。

蜀郡是侯国中的大郡,其“国”下可辖五个县,故除成都(即今日之成都市区大部分地区,时称中县)县外,又置有郫、温江、新繁、广都四县,郡国治所仍设于成都。“蜀汉路”名称的缘由正与这段历史有关。因此,“路”实际上是一个“辖区”或“地区”的俗称。

汉武帝(前140年一前87年)即位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度被取消,封侯制被废止,蜀郡国(包括蜀侯国和成都县、郫县、温江县、新繁县、广都县)又还原为蜀郡。为防止汉朝皇帝的江山重蹈秦朝秦二世胡亥时分封少子为“婴侯”的统治覆辙,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废除了皇子封“侯国”,改封诸侯王,蜀侯改为“蜀王”,蜀王封地在成都,后汉朝不断缩小诸侯王封地,后蜀郡国地逐步缩减到只有成都县、新繁县、新都县、双流县、广都县、郫县等数县之地。但汉朝为区分各地,仍将各地按山川大势和地域分成若干“州”。由于这里为“梁州”(包括大部分今四川省及陕西省的南部地区、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等地)之域,蜀地成为“梁州”中的巴郡梁化县和蜀郡新繁县等数县之地,称梁州。西汉时期全国103个郡国,巴郡和蜀郡是其中的两大郡国。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时(25年—57年),蜀郡、巴郡被一分为三。在巴郡西部和蜀郡之间置“汉嘉郡”,下辖严道、青衣、旄牛、临邛、南安、邛都6县。汉嘉郡所辖地大致东起乐山县,西抵松潘县,北接汶川县,南至峨眉县。这样,今之“蜀汉路”所在地便划归南安县(今大邑部分和邛崃、蒲江等地)管辖。因此,从这段历史看,“蜀汉路”命名既表明此地由蜀国、蜀郡、蜀侯国(包括蜀王)治所成都县演变而来,也表明此地在东汉时的汉嘉郡南安县(今大邑县及邛崃、蒲江等部分地区)境内。这段历史,是研究汉朝政治制度和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的原始见证,也是研究成都建城和成都地名命名的重要史料,非常珍贵。随着历史发展,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