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间怎么算?

殷绪彪殷绪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表示着季节的变化。 天气冷凉,刮风时不再灼热。早上起来会看到地面上有雾气产生(露水)。寒蝉开始鸣叫。

时至立秋,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白天时间缩短,气温开始下降,按照“热在三伏”的说法,今年立秋处于中伏最后一天,因此此时节仍然处在天气最热的时段内,“秋老虎”颇凶。

不过,虽然立秋节气意味着炎热天气达最大值,但就全国平均来看,立秋并不是全年温度最低的一天——低温出现在冬至小寒交替之际、或立春惊蛰前后。 从气候学标准而言,立秋之后还有“三伏天”,即小暑、大暑、立秋所在的7月份,农历六月,正处在中伏阶段,气温不会明显下降。而一般到了8月下旬才开始出现“立秋候”的气温降低特征,故有“立秋十天半热天”之说。

当然,这仅限于平均状况下,若遇到特殊情况,高温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比如1952年和1960年的“立秋”就在农历六月廿八或廿九,那一年高温持续到农历九月方才结束。 而今年属于“闰四月”情况,“立冬”节气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到来前,农历十月已经走完,今年最长的一天就是夏至这一天,随后就是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所以,从气候学意义上说,今年的“立秋”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温度变化了,人们感受到的凉意其实源于自然界阳气的衰减和阴气的增强,以及天气变化带来的“秋雨绵绵”“寒露霜降”等等。 实际上,中医所论的立秋与现代医学所指温度变化没有太大关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色。”

历代医家论述立秋养生多在《素问》基础之上强调“收”字,如明代李时珍指出:“秋燥伤肺,宜食养阴生津之物,兹略述于下。”清代冯楚樵认为:“秋天主杀,草木黄落,气亦萧萧。人感其气,宜食清爽之品,自然冲淡。”

也就是说,古人所讲的立秋是天地之气转变为秋收冬藏的过渡,是一个阴阳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养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好由夏到秋的衔接工作。这个转换过程其实就是“收”的过程,人体阳气收敛,阴气盛极,万物成熟,季秋来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