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算飞行时间?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在民航资源网举办了一个关于“航班正常性和飞行小时数”的在线研讨会(会议回顾链接)。 这个在线研讨会邀请到的嘉宾有 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副司长于彪先生、中国航信副总裁李博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刘昊先生以及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学院副院长杨世钦教授。 会议首先由民航局运输司于彪司长做开幕致辞,于司长表示,近年来我国民航安全运行态势良好,但航班正常性仍需加强,2017年全年的航班正常率仅有73.4%,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的航班正常率分别为88%、95%和96%。同时于司长提出,要提升航班正常水平,需要从管理、服务和技术等方面共同努力。
随后,杨世钦教授围绕“基于精准信息的航班时刻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定位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杨教授指出,目前影响航班正常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空中交通管制、地面运输保障能力、航班调度计划和机组资源等。其中,天气因素导致的航班不正常占85%以上,而其它因素仅占15%左右。进一步挖掘天气数据的价值,对提升航班正常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季节的航班不正常情况有所不同,冬季的航班不正常情况要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周间的航班不正常情况也明显高于周末。不同航线类的航班不正常情况也存在差异,比如沿海和内陆机场的航班不正常率存在显著区别。对于国内航班,还有航班计划、航空公司、机场和起降时间等因素会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降落,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后,李博副总裁对研讨会做了总结,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民航强国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提升民航的安全、效率和服务水平,而提高航班正常性正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