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假多长时间?
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其中指出普通高中(含职业高中)1657所,毕业生149.41万人; 普通高中2018年平均寒假时间为5.10周,暑假时间3.82周。 高中的寒暑假总共休息11.89周,而大学寒暑假加起来一共8.85周。 其实这已经比往年多了!2017年的寒假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得”给中小学生额外增加假期任务,严禁在寒假期间组织统一补课、考试、集体备课等行为。
早在2017年以前,很多学校的寒假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个别地区还会适当缩短寒假时间。例如,2010年河北邯郸教育局发布的《关于调整全市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的通知》显示,当地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19日至2月27日,中学生为1月19日至2月28日。 而现在高中生寒假时间基本都有两个月了,初中则更长。
各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严格遵守《市教委关于认真做好我市中小学2015至2016学年度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通知》规定,不得随意调整假期,严禁利用暑假时间超标教学、集体补课或加班加点,不得将校园、校舍出租给社会上办学机构举办补习班、培训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何年级不准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准随意开课、随意延长或缩短课程、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控制学生寒假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寒假作业,其他年级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本知识内容,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适量布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作业,做到既有适量书面作业,又有必要的阅读和体育锻炼,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丰富假期精神和体育生活;既要注重学生的习惯、态度、能力、素质的培养,又要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区县、各学校要引导家长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不盲目给学生补课或送学生到各种补习机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文明礼仪、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普法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教育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识别是非能力。加强学生传统美德、良好礼仪的培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生活技能的教育。
要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高度重视治安安全防范和交通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防触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和防煤气、防止不法侵害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以及防火、防震、防汛、防雷电、防溺水等知识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自防、自护、自救意识和能力培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室等不安全场所,不参与各种非法组织、迷信、赌博和封建迷信等活动。要加强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教育,指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坚持开展学生假期安全大家访活动,切实把假期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贯穿始终,使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放假前和假期中,要利用校讯通、《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假期家访等多种形式,将假期学生安全注意事项明确通知给每位学生家长,提示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的假期生活,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做好对学生的监管工作。假期中,加强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和治安防范工作,积极配合当地乡镇(街道)政府和公安机关,加强学生校外活动阵地的治安保卫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广大师生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和假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