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会馆时间多长?
谢邀 本人没去过这个“北平会馆”,所以不能回答问题。但就“时间”问题而言可以聊聊自己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吧! 先给结论再论道理:
1.如果题主指的是“阅读时间”,那毫无疑问是因人而异且没有标准的,但是既然能提出这个问题想必题主应该是想咨询关于阅读的“时间投入”是否合理之类的问题;
2.如果想了解阅读效率(单位时间阅读量)的问题那就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阅读量”二是“读得懂”。由于不清楚题主具体想问什么所以就按照自己理解的来回答——如果单从效率上看,阅读其实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文学类作品),因为人对于文字的理解有相当大的依赖性,而记忆又是对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这就使得阅读虽然直接,但却相对效率较低。
然而阅读又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所以阅读虽然是低效的却又是最为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 至于说到时间,这当然也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像我,高中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之后会有大概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自学,我一般会用一个小时来阅读,当然这里可能包含一些非自主性学习(比如看杂志、报纸之类的),但如果单纯指学术性阅读的话应该是一小时左右。而大学则多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一般会利用午休时间来看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或听播客节目(得到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听力)。至于工作之后再想利用闲余时间看书就难了,毕竟工作生活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而阅读又是一件相对耗费精力的事情,因此如果是工作之后再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得在其它方面节约时间了,比如减少熬夜时间甚至牺牲睡眠时间来确保充足的阅读时间等等。时间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看你自己如何安排了。 但若是问到“学习时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这涉及一个人对于“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动机等问题。
举个例子: 如果A与B打算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就读,那么根据高考分数可知A的语文成绩比B好(假设条件:二者其他科目成绩基本一致),那么显而易见,A的文言文能力就会比B强,同理可得,A的古代汉语水平也会比B高……但这并不能说明A的“古汉语文学水平”就比B高,也不能证明A的阅读效率就比B高。也许A喜欢读鲁迅、巴蜀,B喜欢读司马迁、老舍,谁知道呢? 所以说,有时间多读一点总是好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