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失恋博物馆还在吗?
为铭记失恋,把刻骨铭心的经历变成一份“文物”,“失恋博物馆”这种形式2010年从国外引进中国大陆后,如今已落地北京、广州、沈阳等地。去年3月,重庆也曾有一家主题为“爱丢了吗”的小型“失恋博物馆”,但6个月后,它就悄然关闭了。
“小众”博物馆难走商业化
今年9月,国外“失恋博物馆”正式进军中国,开张选址北京朝阳大悦城。这家博物馆有4个展厅,主要展示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失恋者寄来的展品,有分手信件、有情侣合影等,每件展品都附有照片及文字注解。开业当天,该博物馆就迎来2000余位参观者。
重庆一家旅行社的领队唐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在逛了北京这家“失恋博物馆”后,感受十分强烈。“一些物品和故事虽然很普通,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参观的过程中,我有感慨、有同情,也有自嘲。”唐小姐说,如果重庆再开“失恋博物馆”,她还会去。“国外和北京的失恋博物馆都走商业化道路,他们并不免费参观,门票定价在35元到80元不等。”重庆某商业地产负责人马经理分析说,“失恋博物馆”这种“小众”博物馆要生存下去,商业化是它发展的不二之路。
“爱丢了吗”半年被迫关门
去年3月,重庆首家“失恋博物馆”在大学城熙街正式挂牌开张,取名“爱丢了吗”。5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5个展厅和1个留言区,近70件展品绝大多数是大学生的作品。
创办人王女士是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在大二就接触了国外的“失恋博物馆”,从2011年夏天开始策划“爱丢了吗”。“开张前,我们通过微博等渠道征集失恋作品,征集范围主要针对大学校园和重庆本地。没想到,开张后反响很热烈,连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都关注过。”王女士说,“爱丢了吗”在开张后第一个月的周末日均参观人数近500人次,但随后参观人数逐渐下滑,每月仅能维持6000—7000元的收入,难以支撑近万元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不得不关门。
“现在,我们的作品都被放在我家的杂物房里,要重新开张的话,还需要筹集一笔资金。”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当初想的是靠卖创意纪念品和失恋保险来获利,没想到生意冷淡,实在没有能力再做下去。”王女士认为,北京的“失恋博物馆”靠大型商场所吸引的高人流量,更容易获得关注,而自己当时开店地点太偏远,客流量不足。
“创意很有意思”
马经理认为,“失恋博物馆”在一线城市容易成功,但在二线城市推广还有难度。“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失恋博物馆’可以成为一种文化地标,与附近的其他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相互吸引,获得高人流量,但‘失恋博物馆’很难成为二线城市商业的亮点。”
“失恋博物馆”的创意本身很有意思,应该通过创新来获得成功。王女士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失恋博物馆”可以有更广泛的征集范围和作品,需要更多的推广渠道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