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几个大石坝?
据史料记载,旧时渝北两路镇有两条小河贯穿全境,一条叫御临河,一条叫龙石河。由于山高石燥,为使河水畅通,在河中设置了石栏,架起了石桥,又因当时此地没有城镇,所以习惯上就称“大石坝”。于是,人们误认为:重庆有三个大石坝,其实真正的只有渝北的“大石坝”,其他两个都只属大石坝的简称。
第一个是渝北的两路,古时候叫“大石坝”,这个大石坝是全称,有“大”字,是名副其实的大石坝,因为它有御临河和龙石河,河溪纵横,河中确实有大石坝。两路是渝北的交通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机场和火车北站的建成与启用,使两路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城市雏形逐步显露,新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次中心已见雏形,所以两路更名为龙溪(在古代,两路镇的龙石河上确有石板架成的“龙溪石桥”)。 两路镇,古称“大石坝”,在隋代开皇年间(581年—600年)至唐代咸亨年间(670年—673年)就已经形成场镇。其名称来历,据光绪元年《重庆府志》记载:“大石村,县治北一百二十里。”又据重庆市地名委员会编辑、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的《重庆市渝北、江北、南岸地名志》记述:“石堰沟西岸有较大石板上横下斜,长约5丈许,宽1丈余。清代中叶,有邹姓兄弟数人携眷由陕入川,沿途化斋至此坝大石旁,遂结草为庐,垦荒种粮。其后郭、黄、刘等相继来此落户,以大石坝命名。”1992年,大石坝改名为龙溪镇,1993年撤镇设街道,称龙溪镇街道办事处。后改名为龙溪街道办事处。 隶属重庆市渝北区。2010年6月25日,龙溪街道与两路街道合并为龙溪街道,2010年7月1日,龙溪街道正式挂牌。
第二个是沙坪坝区的大石坝,由于地处嘉陵江边,河道较宽,江中巨石密布,加上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江水激流,水力资源丰富,水力带动发电厂工作时,需要从嘉陵江里取水,取水口处的石驳很长,上面有坝子,很平坦,又因为地处沙坪坝河口(现在的大石坝正街与劳动路交汇处)上游较近,人们称这个大石坝为沙坝石,后来演变为沙坪坝。沙坪坝在汉朝就有名字了(在《重庆府志》中记有沙坪之名),当时还并不是坝子,只不过是在大石坝前面的嘉陵江河心里有一些乱石,水浅,而且平坦,很像一条沙滩,其实根本就没有坝子,所以,沙坪坝只是一个简称。 沙坪坝是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该区东部,嘉陵江畔,距市中心10公里。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始建镇。因附近嘉陵江中有一片平坝,土质为沙砾石所成而得名。抗战时期,因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等12所大专院校集中于此,有“文化区”之称。
第三个是江北的大石坝,是离长江北岸较近,又由于是大石板铺就的坝子,所以也叫大石坝,只是大石坝这个名字从字面上无法看出它位于长江边,所以,人们也就干脆叫“江北的大石坝”,后来也逐渐的简称为了江北坝。江北区大石坝街,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北部,地处江北城东部,毗邻重庆港渝建港和江北机场。东起江北区与渝北区交界处,南至重庆港渝建港,西起盘溪河,北与寸滩相接。长1.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04 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1665年—1719年),长江边山麓平坝宽阔,用石板铺铺成的坝子,俗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