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隍庙在哪?
西安东城隍庙位于东木头市与端履门交叉口东北角,是西安七庙之首,为唐宋元明清以来历代官衙所在地,同时也是道教圣地。
西安东城隍庙最初建于明太祖洪武7年(1374年),距今600年,历洪武、正德、万历、康熙、乾隆、道光、光绪等多朝历代修、建、扩共18次,终成四进九院,殿堂楼阁460间,庙前的戏楼为明代遗构,庙内存御葬的明嘉靖年间“柏抱槐”。
西安东城隍庙占地面积60多亩, 布局严谨、规制严整、规模宏大,是国家确定的“九五”投资重点文物大市、大县之一。2000年被批准按明代规制重建,先后有联合国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许惟一博士、台湾东岳三殿殿宇宫主委钟俊龙博士及香港等地的道教团体等海内外著名人士前来考察、参拜,均确认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道教圣地。
西安东城隍庙是全国最大的城隍庙,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城隍庙坐北向南,东西宽78米,南北长140米,总面积10920平方米,整个庙院,建筑宏伟,布局严谨,雕梁画栋,装饰华丽,木构建筑均为琉璃彩画,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
戏台在东庙正南,建在高台之上,在西安市现存古戏台中,是规模较大气魄雄伟的一座。据戏台后砖龛内镶嵌的“重修戏楼记”石碑记载,此楼系清同治年间所建。戏台坐南朝北,木结构,重檐歇山琉璃屋顶,施绿色琉璃瓦,梁枋等都饰有彩色画。
台前出檐甚深,后方有深堂,为化妆和台面起幕之处。戏台高13米,宽15米,深16.8米,重檐四阿顶,台口宽6米,深4.5米。明间,即中间开门通内院。次间及稍间四柱皆通顶,不设天花,使台前部悬挑空间更大,并扩大了观众视野,使所饰之戏有较大的表演场地,这是古戏台建筑的精巧之处。整个戏台为木结构,重在装饰。
中院正北为献殿。献殿是安放供品的地方,人们由此殿进入正殿。献殿后面是正殿,殿宽五间,深三间,殿内存明嘉靖29年(1550年)柏抱槐。1992年发现后,由西安古建专家设计,按宋代手法保护性修缮。同时在正殿东和中院东侧建有钟楼和东西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