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少华山在哪里?
少华山,别称太华又名小岳。位于西安东北110公里的渭南市华州区东南15公里处,是秦岭北脉的一个支峰,北依苍龙岭,南瞰渭河平原。其山势嵯峨险峻,峰峦耸峙,因西隔渭水与华山遥对,状如华山之少,故名,为传统的“关中学庙南五台”之一。旧有五峰二涧八洞七台二十四景等景观。
山中有石门、云台、少华诸洞,各具特色。尤其是石门洞,深约20米,南北2洞对穿,恰似一门,上悬“第一洞天”大匾额,为明万历年间华州知州杨玮所书,至今仍然可辨。洞侧石壁上还有“洞天福地”、“洞天”、“幽居”、“神仙”、“高隐”、云台”等摩崖石刻,为唐、宋、明时所镌凿。
少华山自明至清是道士活动的场所。石门洞上端建有上宫,为白云宫。下面建有下宫,名真武宫。两宫相距20米左右,均毁。今残留有房基、碑石、砖灰、瓦砾等。
据《关中胜迹图志》记:“华阴县有少华山,有白云宫、太乙宫”,“去县一百五十里”。《三秦记》:“有云气五色,状如华,与太华相照,因以为名(指少华山)”。少华山为道教圣地,据史书记载,道教之祖老子曾在云台峰讲经传道,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老师崔铣曾在石门洞隐居著书,“少华经”出自石门洞。
少华山周围还有少华石经、少华崖、少华涧、少华川、少华城、石门洞等,都是道教文化遗存。据道家文化典籍记载,上古时期,少华山一带,有石门山,石门山上有洞,曰石门洞,为“天下第一洞天”、“地肺”,是“三十六小洞天”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