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和西安的区别?
在西安生活、工作的人常常会把自己居住的城市称作“西安”或者“长安”,这两种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互换使用的词语在唐代也是并用的,但二者有明显区别,不能混同。
“长安”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文化概念,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指称,主要包括都城长安城、长安地方行政机构所辖区域、畿内地区,以及关中地区和整个帝国内地等,是一个多极模糊概念。“西安”最初则是“西县安邑”的简称,是长安城中的一般城坊名。
长安,本为周王朝一个边远小邑,位于沣河西岸(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营之”为都,史称为“沣京”或“西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克商后,在沣水东岸营建了新都(今陕西西安市斗门镇一带),称镐京或京东。都镐建都期间,长安仍为一般邑落,称“畿内小邑”。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封嬴蟜(zhao)为长安君,食邑于此,并于栎阳之南依阿城修筑城墙,秦末项羽封张良为韩王,仍食邑于长安,汉高祖刘邦灭楚后,又将城邑赐给其长子刘肥,封为齐王,刘邦称帝后,多次到过长安城游猎,为防御匈奴时常设兵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