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过去是什么地方?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都城。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在这里曾发生了帝王将相、文臣武将、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无数慷慨悲歌的故事,使西安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西”是方向和位置,“安”有“安定”、“平安”的含义。据考证,“西安”一词早见于公元前23年(西汉王莽天凤三年)。王莽为推行新政,更名天下城池、山河,将长安曾名“安邑”的地方改称“西安城”,这是“西安”一名的来历。然而,西安之成为陕西省政府所在地,实从西安建府始。唐朝时,西安地方曾称雍州,辖境相当于陕西长安、咸阳、三原、高陵、蓝田及其以南各邑之地。北宋时,设永兴军。至元代初,升陕西行中书省于京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从此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和省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为防御陕西北境的蒙古残部和控制陕西富庶的关中地区,特在此设陕西省及西安都指挥使司、陕西布政使司、陕西按察使司,形成陕西三司。至此,西安为省会。洪武十一年(1378年)置西安府,“西安”之名正式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