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景区?
1.商丘古城 商丘市睢阳区西南隅,南临睢水,北抵陇海铁路,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它是国务院于一九八六年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具有典型性质的古城遗址。它始建于商朝后期,为宋国都城,故称“商丘”或“南亳;汉代置梁国,北魏改宋国,后周时建睢阳郡,北宋时升徐州为应天府,又因位于睢水上游而得名商丘,宋钦宗赵桓即位前曾封宋国王,故又有“宋国故城”之称。整个城墙以土筑成,东西宽10华里,南北长8华里,周长35华里;四门均建有高大坚固的城楼,东门称“迎旭”,西门称“观湖”,南门称“仰韶’,北门称“拱辰”;城内分四街七巷,设十门,各门上建有一亭,其名称与四门的称号一致。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在此大战陈友谅,使“土城遂固而全";永乐年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三年)睢阳城发生大地震,城墙坍塌大半;万历二十二年(公元一五九四年)知县范济督工重修。由于历史原因,自明代以后曾多次被洪水的冲击和兵火的洗劫,至今已历五千余年沧桑巨变,仅遗存南城垣和东、西两座角楼及部分城墙基址和部分碑刻及建筑构件等物。现保存较完整的只有南墙东段、东城墙、南城墙段和南城墙南关街至南关街南关桥一段。 在城墙的东南侧,还有一座古老的城门叫“南薰门”,此门虽早已无存,但在南关街南端依然可以找到它的旧址和当年的石基。该城的四门外还各有规模较大的城门和城楼,如:东门外的“迎旭门"又称“东津门”、 “朝阳门',是明代万历年间由知县李景仪重新修整的;西门之外原来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城楼叫“观湖楼(亦称望楚楼)”,可惜早在清代末年就被拆掉,现已无法寻觅了;在北门内的城墙上尚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魁星楼,系清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四 年)所建,其台基为砖砌,楼身平面呈方形,四壁均开券窗,顶部铺黄绿琉璃瓦,上盖攒尖顶,内供“魁星点斗"的石雕坐像,十分美观大方。至于那南门外的“仰韶楼"也已荡然无存了.... 南城墙上有四座角楼,除东、西两角楼保存较为完好以外,其余两座均已倾圮。在东、 西二角的城墙上分别建有关帝庙和文昌阁两座建筑,其布局都是沿城墙的走向而建,东为三进院落,西为二进院落,均为硬山卷棚式建筑;另外,在南城墙中段还保存着一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火神庙,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城墙上的火神庙。 2.阏伯台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城北古睢水中岸,是著名的古代天文观测站----商丘古墟的一部分。
相传上古时的商民族部落的首领契,因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帝舜赐姓子氏。契的第十一世孙相土发明了舟车,并开始从事商业贸易,经商范围很广。到了第十四世孙王亥,又首创了对外贸易经营方式,开创了华夏商业文明的先河,因此得到了商的称谓.王亥之父王恒死后葬于睢水之滨,因其曾居商丘,谥号殷仲殷公,故后人称为阏伯。相传,阏伯生前精通天文历法,常在睢水中岸的台地上观察日月星辰出没和四时变化情况,为人们制定农业时间表提供了重要依据。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居住过的台地叫作商丘,把睢水也改名为商丘水或仲雍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纣后,封帝尧的后裔成康于商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宋襄公时期,把商丘作为宋国的国都,因而阏伯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商部落和宋王朝的圣地。 从史料来看,阏伯台的最早名称应是商陵,也称殷墟,这从唐杜佑《通典》中已有记载可以看出。关于阏伯台的建造年代,据考证大约在夏末商初之前就已存在,比闻名遐迩的甲骨文还要早很多年。 如今的阏伯台高约十余米,底部周长476米,顶部周长150多米。台前横贯一条水泥公路,台下有一条小河,台上绿树葱葱,生机盎然。 阏伯台西北方向的睢水河畔另有一个景点名叫火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