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叫魔都?
“魔都”之称,最早出自法国人约瑟夫·埃利斯的回忆录《1937年的上海——被遗忘的战役》。
当时日本进攻上海,而上海当时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有“东方巴黎”之称,并且拥有当时亚洲乃至世界最强的武装力量之一——国民党精锐之师中央军,因此日军不敢贸然进军。但蒋介石又不肯完全放弃上海,于是在上海附近集结重兵,却又不派大军直接介入战斗,只在沪北与沪西部署少量兵力,企图用围点打援的办法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由于双方在上海周边反复拉锯,导致上海成了“围而不打”、“打而不破”的僵局。
面对这一困境,作为“上海通”的约瑟夫·埃利斯认为,要打破僵局就需要利用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两军的胶着状态,在市中心大规模使用毒气弹。 于是,在1937年11月25日,也就是抗战爆发四周年纪念日,日军突然从多个方向向上海市区发起突击,并大量使用烟幕弹和化学炮弹,以掩盖火器发射的烟雾。
虽然我守军也还以颜色,但日本空军在此前后不断轰炸上海的公共租界,使整个上海市区笼罩在无边的浓烟烈焰之中,“魔都”就此得名。 “魔都”之名的流行,源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发行的解放报刊登的一幅特大型漫画。这副漫画由张乐平创作于1946年,命名为《鬼蜮》,描写的是鬼子占领下的伪满皇宫,里面充满各种妖魔鬼怪,令人触目惊心。在这副漫画的右下角,有一扇拱形门,门上方横书标语“祝你们愉快!”底下落款则是“上海—魔都不欢迎你!”因此“欢迎”二字就成了上海别称“魔都”的出处。
当然,现在“魔都”已经变成了上海的一个代名词,甚至是网红城市的新标签;甚至有人把苏州叫做“姑苏幻都”——因为苏博新馆的建筑特色跟苏州博物馆旧馆大不一样,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好像不是同一个建筑,于是苏州也被称为“幻都”了…… 但不管怎么说,能被称为“魔都”,上海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