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到站运行原理?
这个要分几个层面来说, 首先我们要明确地铁列车运行的几个基本特点。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1.高速度 目前建成运营的地铁,最高设计时速均为80km/h左右;上海、广州等地根据客流需要,对局部线路进行提速改造后,最高时速可达96km/h以上。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地铁列车比高铁快,比空气动力学实验平台的飞行器慢。
2.高密度 地铁一日的客运量可高达百万人次。北京地铁5号线,一天的人流量就达134.5万人次。伦敦的地铁每日运送乘客达300多万人次。上海地铁1号、3号和4号线上班高峰时的客流量均超过70万,下午3时以后达到低谷,但每天仍然有上百万人出入地铁站。
3.大运量 一列地铁车可以载客1万人以上。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每天都有上百万乘客乘坐地铁。如果每天平均以300万辆计算,一年就是1亿多车次,相当于全国高速公路的汽车通行量的1/4。
4.大密度 每公里线网长度可容纳的车站数约为9个。如日本东京都营地下铁的总长度为54km,共有16条路线,平均每条路线的长度为3.4km,共容纳了208个车站。
基于上述几点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地铁的运行类似于高速公路,是通过增加运行线路上的车辆来提高运送能力,而非像公交系统一样通过减小行驶距离和等待时间的方式提升效率。所以,为了保持高速度和大运量的特性,必须保证足够的行车间距和时间间隔。这也就引出了题主的问题——如何站得下那么多乘客!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新建的地铁线路上都是没有站满人的,即使是上班早高峰。这是因为我国地铁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考虑的是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所以往往在一个地铁车站设计多条线路,一个区间隧道覆盖多个车站,以达到运能储备的目的。在运营过程中,会通过加开列车的方式来应对人流增长的需求。当然,对于早已饱和的地铁线路,通过加停车时间来应对流量的增长也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大家所感受到的“人挤人”的现象只是个别情况,例如武汉轨道交通工地,成都地铁3号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