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等于多少公交?
本人从事交通行业工作,正好最近做了份关于轨道交通和公交的对比,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图1可以看出,在客运量上,轨道交通是远远高于公交的(北京某些区的公交数据除外) 其次,我们看看这两种交通工具在覆盖范围、准点率、可靠性上的区别 在覆盖范围方面,毫无疑问的是轨道交通远远大于公交,一个轨道交通车站通常可以服务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而公交一般只能服务于几公里内的居民区;在准点率和可靠性方面,公交也要比轨道交通要高很多,毕竟公交车辆数量要远远大于轨道车辆。
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总是向着“高速度”“高集约”的方向发展的,比如近年来大城市都在发展快速公交(BRT),建设一纵两横的高快速路系统,同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和移动支付,这些措施的出台正在或者即将改变公交在准点率、可靠性方面处于“劣势”的局面。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在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病”方面,城轨有“功”劳!但是,由于城轨投入巨大,资金回笼慢,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运营必须考虑成本、收益等因素,所以后期票价政策调整空间不大。而公交作为大众交通,票价低,覆盖范围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改善民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在满足百姓出行中,公交和城轨各有各的作用,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说法。
地铁在运营成本和载客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常规公交,可有效减轻地面交通压力。按客流量折算,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相当于12条公交线路,一辆四节编组的轻轨列车相当于20辆18米长的公交车。地铁作为城市快速交通的骨干,平均时速近40公里,是地面交通的2-3倍。同时,地铁建设投资巨大,1公里地铁修建成本近8000万元,是地面轨道交通建设成本的10倍,因而地铁票价也必然高于常规公交。按照交通规律,只有建立起地铁与常规公交间的票价优惠机制,方可保证地铁吸引公交乘客向地铁转移,解决交通拥堵,而不是吸引步行和骑车的市民换乘地铁,从而加剧地面交通拥堵。从国际上看,乘客换乘优惠是地铁吸引公交客流的主要措施,巴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地铁管理公司和公交公司分别归政府不同部门管理,政府通过政策和立法建立换乘优惠制度,强制实施换乘优惠票价。
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和换乘优惠政策的建立。为配合地铁5号线的开通,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公交与地铁换乘优惠方案。自今年6月10日起,在5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正式运营后一个月内,乘客在5号线一期工程各车站及与5号线换乘的现有1、2、13号线各车站和八通线四惠东站刷卡进站,在30分钟内换乘公交(包括公共汽(电)车和BRT线),实行票价2.00元一次的优惠票价。
目前,北京地面公交已实行一卡通刷卡优惠,乘客刷卡一次享受8折优惠。北京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票价也采取“封顶倒推”的办法确定,最低票价为首端(宋家庄站)至临近段(太平庄站或刘家窑站)1元,封顶票价(东端天通苑北站至西端宋家庄站)为3元,其他区间按里程采取最短路径法计价,在5号线与1、2、13号线换乘的各车站和八通线四惠东站内乘客均可实现2元一次的换乘票价优惠。具体地铁票价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