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30天准吗?
非常不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因为天气系统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化的过程,昨天、今天的天气状况会影响未来天气的变化,而明天、后天的天气也会影响着今天和今天的天气。举个例子说明吧! 比如说现在(6月17日)正在下雨,那么根据现在的气象资料分析,这一波降雨大概会在24小时之内结束,那么明天白天应该是雨过天晴。但是到了明天晚上(6月18日晚上),南方又有一波降雨云系到来,并且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后天(6月19日)仍然会下雨,就违背了目前(6月17日)天气预报的结论。也就是说,从6月18日开始,天气系统发生了一个反转。 这只是简单雨水的例子,更复杂的风、云、气压等要素相互影响导致天气系统的变幻莫测。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100%准确预测未来30天的天气。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电视上预报的月份一般都比较长,比如这个月过后是下个月,下下个月等等,是不是他们掌握了某种未知的能力能够提前知道一个月之后的天气呢?其实不是这样的,那些都是预先设定的方案,当某个要素达到某种条件时,电脑会自动套用方案进行预处理并给出结果,并不代表100%准确。如果检测到的数据与预设方案不符,或者某个步骤计算出现错误,得出的结果自然就不准确。所以天气就像女人一样,难以捉摸。
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通过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卫星、雷达、探空等收集到各种气象数据,再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及人工分析制作出来的天气变化信息。一般说来,3天之内的天气预报称为短期天气预报,3天到10天的天气预报通常就称为中期天气预报。而10天以上的预报,通常称为长期天气预报,而且一般不作天气现象的预报,只作降温和升温预报(也叫趋势预报)。
因此,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与预报时效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时效越短的预报可能准确率越高,而时效越长的预报则准确率可能越低。根据气象行业的规定,3天以内各项气象要素的预报正确率必须达到90%以上。而10天以上的预报一般只能作趋势预报即变化趋势的预报,也就是只能预报出气温的变化。比如“未来10天内有两次降温过程”等类似的预报,而且这样的长期预报准确率只能够达到60%左右。
而像15天、30天这样的超长期预报,在国际气象界中还只能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准确地说,这些超长期预报还只能叫做气候预测,而不是天气预报。一般的气候预测只能根据前期的气象要素,通过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性和经验性的公式进行外推预测。因此其准确率极低,在国际上一般的准确率只有30%左右。因此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我们常用到的也就是3天内的预报,而10天和10天以上的预报只是提供我们一个大致的天气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