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被称为什么?
杭州曾用名,余杭、钱塘,隋朝初年设杭州。 唐朝初年,杭州又称作余杭郡或钱唐郡。《全唐诗》中收录许多诗人创作的钱塘咏怀诗和题碑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白居易的“钱唐湖上春游时”和苏轼的“道潜写诗赠杨元素”(元素即杨万里)。 宋朝建立后,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父祖“弘殷”“弘光”之讳,改“杭”为“杭”。此后杭州的称呼就一直延续下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定为国都,于是给这座新首都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应天府。此时,南京以外的地区,各府州县的名称均按照京城的命名规则来取名。由于南京在明代属应天府管辖,所以杭州也称作应天。
明人编撰的笔记小说《西湖游览志余》中有云:“应天,今之杭州”。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北京,将旧都城命名为“京师”,应天改名直隶杭州府。而位于江南的各地,其地名则沿用明制,但文书奏疏等须注明“直隶”字样。这一时期的杭州又被称为直隶杭州府或直隶嘉兴府。
不过,这种叫法并不流行。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人们又开始习惯把杭州称为“杭”。清人厉鹗所著《杭州赋》有言:“杭之为城,于古为大。”这里所说的“杭”,实际上就是指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