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西安名胜古迹有哪些?
钟楼
悬铃飞檐,气势非凡。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元宵节时发生了“灯事火患”烧毁了唐末修造的钟鼓楼,明太祖朱元璋决定重建钟鼓楼。但为了达到“御街百司”和“提调军民”之目的,朱元璋把重新修建钟楼的地点由大明宫前移至皇城以南(今西安市南门内西侧),即唐代的“新市场”中心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希望钟楼能为古城“晨钟暮鼓”的正常进行服务,更希望钟楼能为强化中央集权政治服务。钟楼不仅是一个能“鸣钟以楼”的地方,而且是朱元璋用作“礼制”、“治国”、“镇妖”、“报时”的重要场所。
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五层,后倒毁,重建十三层。北宋时改建为七层(现存建筑),高约六十四米,每层四面有门洞,可登临远眺;并藏有《大般若经》万余卷。
小雁塔
在大兴善寺(兴庆公园内)内,建于唐景龙年间,比大雁塔小而早,后遭地震,塔身中裂,并有数层倾毁,南宋时在原址上重建,高约45米。
明城墙
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继西安唐城后的又一壮举,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工程。西安这座以坚固城垣为标志的古都,从明初扩建新城始至解放前一直沿用,未曾有过改建。1983年后进行了全面维修。
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5年开始发掘,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墙根儿下
这里浓缩了古城民俗文化,是本地文化人聚集之地,是外地游客体验了解西安的最佳去处。
大清真寺
又称回民大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清真大寺。其位于市区最繁华的回民街区,寺院始建于唐代(659年),历经多次扩建而成。古寺融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式建筑风格于一体,雄伟壮观。
华清池
唐代贞观十八年(公元 644年)唐太宗为母祈寿延年,在骊山脚下华清泉上建起行宫(因汉代初年皇家在此“置汤”(即热水)设“京”,故名“骊山汤”),后经历代修建不断扩大。
到了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扩建成规模宏大的华清宫,“春温”、“秋冷”“浴堂”“香汤”“莲花”“海棠”“梨花”“菊花”“柳条”“梅花”等各殿争奇斗妍,玉宇琼楼,金碧辉煌,富丽宏丽,玄宗常带贵妃同往游乐,贵妃每年十月来,至腊月归长安。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语,记述了唐代帝王妃嫔在此游乐荒政之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