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六朝古都吗?
历史上曾有西周、秦、前汉、新朝、后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所以是十三朝古都。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大都会,在世界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封建王朝都城、参天阙,但真正被封为“都”、“京”的,只有咸阳、长安、西安三个名字。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长安”。
在中国古都城市的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两大古都,即后世所称的“北燕京,南金陵”,或“北洛邑,南建康”。南北朝时期,金陵的地位还高于洛邑,自隋代并北周并建康以后,长安与洛邑成为南北双都。隋唐和后梁定都长安,后梁与五代十国时期,东都仍然是洛阳,至此,形成了两个双都制国家,定都建康、越京的诸国,都是区域政权,真正全国性的王朝均定都在长安和洛阳。五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东移及开封的兴起,中国传统的南都地位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中国古都史上,形成了长安、洛阳、开封三都鼎立的传统。
北宋定都开封之后,洛阳仍然被称东都。北宋末年,宋廷为了加强西部防务,曾一度计划东都洛阳迁都长安,这个计划刚刚开始实施,东京就被金军攻陷。辽代曾经在东京置陪都,金代在汴京未被攻陷之前定都中都燕京,在开封被破后,又一度打算迁都长安,未果。南宋定都临安后,北宋宗室赵子諲定都建康,并在建康恢复北宋旧号“金陵”为首都名称。蒙古袭金时,也曾一度考虑迁都长安,未果。至元灭南宋,定都燕京,西安才退出了国家都城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