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怎么来?

邰景阳邰景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来尝试着简单说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地区在某几天内天气状况是如何的,就必须要具备这几天的气象数据,例如温度、风向风速等; 如果只有某一天或者某几天的气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过去一段时期内(譬如一周或一月)的气象特征,这样才能对未来一段时间做出大致准确的预测。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获得更长时间内的气象数据。当然,时间越长,所需要的数据量也就越多,对计算的能力要求越高。

目前来说,我国除了一些大城市建有规模较大的气象台站之外,对于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气象观测还是非常不足的。我们在进行大气科学的研究和预报时通常需要克服两个问题:其一,是数据的缺失,特别是时空上离散的观测数据,其二,则是数据的质量。 一般来说,我们所研究的气象变量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大类。前者又可以分为数值型数据(如温度)和非数值型数据(如晴雨)两类。后者是指那些无法用数值准确表示的数据,如“闷热”、“干燥”等等。相对于定量数据而言,由于人的主观因素会对定性数据进行定义并打标,因此这类数据的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数据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如何对大量数据进行筛选和质量控制仍然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难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但我们仍然处在工业化中期,社会经济体系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较低的一环,科技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气象预测水平与工业革命之前相差并不是太多,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的精确数学描述仍在发展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白京益白京益优质答主

1、超级计算机计算

计算机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数值预报方式计算得出结论,比如计算出一片降雨云,未来12小时内移动到那个位置,下多少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信息完整,不会漏掉一些区域,缺点是运算存在误差,比如一片降雨云,实际上8小时就移动到了预计12小时才能达到的位置,误差较大。

2、外推法

根据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推测未来的变化。就天气预报来说,就是根据今天的数据,推测未来12小时的天气。这种方式优点是运算速度快,缺点也是误差大。

3、经验和事实分析

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一些事实分析,预计未来天气变化。这种预报的方式可信度比较高,但是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而且比较耗费时间。

实际的天气预报是把这几种方式综合起来,天气预报员把各种预报的方式进行对比,取最优的结果,最终得出结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