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王庙在哪里?

宫枭东宫枭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百度地图上搜“成都市龙王庙” 结果出来了,在二环路北四段附近,也就是在成华区和金牛区交界的这个地方。 这里原来的地名叫做“沙湾”。1973年建立交桥,并为此修建了大型的水泥结构立交桥洞,将此处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地形不同的区域(即现在的沙河和锦水河路),由于这里是成华区与金牛区的交界地带,因此得名“交界街”,现在改名为“交子巷”。

再往前,这里是明清时期的沙河街道。据《成都通览》里记载的清代成都城廓图中,标有“沙窝”的位置,就是今天交子巷的地方。由此看来,这里有“沙窝”或者“沙湾”的称谓应该已经很久远了。 “沙湾”这个名字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里的土地原来的样子是平缓的河滩,因为流经此处的河流改道,冲积形成了沙洲,所以取名“沙湾”;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里以前有一个小土堆,周围都是水,形成了一个淡水湖,由于形状像螃蟹,故名“螃蟹湾”,后来渐渐写作“沙湾”。 在《成都城坊古迹考》里,还提到了另外一处被称为“上沙湾”的地方,就在现在蜀华中学的所在地。这里原是一处寺庙,供奉的是临济宗的祖师—义玄大师。义玄是唐代高僧,因屡建寺院,以弘法度人著称。据说他圆寂后肉身不坏,容颜如生。在宋朝的时候,被皇帝赐号“普济禅师”。到了明朝正德年间,朝廷命太监潘忠前往祭祀,并赐金造碑以纪其事。根据《锦城西郊名胜古迹浅述》里的介绍,这座寺庙在当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僧众众多,香火旺盛。

至于为什么这一带有这么多的“湾”字名称,《读史方舆纪要》里这样解释:“东偏之水分流曲曲而西,又别为溪,谓之沙河……其水绕经城东北角复折而南,自城外周环而过者,曰护城河、内沙池也。其水绕城奔涌,或高或下,曲折萦洄,状如鱼鳞,故城东隅曰鱼鳞坝。其水势至为浩荡,注于外沙池中。外沙池广袤数里,旁开九门,乃漕运之门也……” 所谓的“沙河”“沙湾”“沙沟子”“上沙湾”其实就指现在的府河、南河及其沿岸地区。

魏嘉唁魏嘉唁优质答主

龙王庙,旧时祭祀龙王诸神之庙。古代人民对龙的崇拜最为普遍和突出,龙王成为管理降雨出水的主要的和最高的神,龙王受到极为普遍和最长时间的祭祀。祭祀的龙王包括行雨的应龙(或称伯禹龙王)、行云降雨、主雷击的青龙、白龙、黄龙、黑龙以及主海、江、河、湖、池、井诸神。龙王庙遍及全国。

有的只称龙王庙,有的称显应庙、显灵殿、行雨台等,或称普济龙王庙、洪泽龙王庙、都土地龙王庙、龙王行庙、龙王古庙等,或称禹王庙以祭祀治水有功的禹。所祭龙王或称显应龙王、大圣龙王、大王龙王、黑龙大王等,名称五花八门。

成都三洞桥龙王庙位于金牛区花照壁南街25号,是成都市区仅存的唯一一座龙王庙。清末为下同仁路龙王庙,1958年拆除同仁路建三洞桥后,此庙被拆,次年于三洞桥南头新址复建,占地160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由山门、戏台、正殿和两厢组成四合院布局,正殿3间,宽14.15米,深9.1米,脊高11.2米。1985年成都市政府将三洞桥龙王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现为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分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