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是哪个朝代?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明城墙内东西、南北中轴线的十字路口。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因楼上悬有巨钟一口,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因所踞高阜日久沉陷,遂就其位置改建四门八窗两层三檐四角攒尖式重楼,高36米,基座为正方形,宽35.5米,边长52.55米。
楼身为木质结构,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屋檐四角攒起,形似穹庐,上铺以绿色琉璃瓦,远望犹如一座玲珑宝塔。檐下16根圆木柱,四面各四根,以承楼体重量。每根圆柱下有石刻莲花宝座。一、二层楼四面有梁枋彩绘斗拱,出双翘曲拱,华丽精致,翘角下有风铃。楼内有木梯25级可盘旋而上。第一层南北各有6扇花隔窗。楼中心8根木柱承负全楼重量,四周16根木柱围廊护垛,梁柱格扇均为水磨六合青。二楼16根方木柱四面各有四根,柱下部有石雕镂空盘绕柱。楼四面各6扇菱花格木窗,方砖铺面。
第二层东西南北各三间。周围游廊,可凭栏远眺。楼顶脊饰是高6.5米的腾空欲飞的朱雀。二层以上四周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楼内梁架藻井、斗拱涂以红彩。枋上彩绘着28种不同形态的“二龙戏珠”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明快、鲜艳,具有浓厚的唐代艺术风格。楼四角下部系风铃24个,起风则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如置仙阁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