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在哪个地铁下?
庙街,原称大庙街,与北京南城的琉璃厂、崇文门外的纸贵坊并称为京城的三大文化一条街,可见其文化氛围之浓郁。 现在的庙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新街口街道。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起学院路、南到大兴胡同。
这里原来有座规模很大的庙宇,因此得名“庙街”,但这座庙已经不存在了。据传,这座庙是明朝皇帝为永乐皇帝钦定的庙宇,叫做“圣寿寺”。
清乾隆年间,对北京城进行了扩建和修葺。当时,把原来的“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形式改为“前朝”与“外朝”之分。所谓“前朝”指的就是现在的人民大会堂一带,而“外朝”则是指今天的天安门、端门至午门一带。同时,还修建了现在的北海公园。 据记载,当时在北京城内有9座塔7座寺,其中就有这座圣寿寺。不过,后来这座寺庙遭到战火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利用,于是开始对北京的古迹进行重新评估和发掘修复。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寺庙的原址上发现了大量碑刻,经过辨认,这些碑刻多为明代之物。 由此证明,这座寺庙始建于明初,毁于明末,后被清代重修。 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开始在这里陆续进行拆除建设。目前,只有部分遗址尚存。 在历史档案中,关于这座寺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据说,当年乾隆爷下了旨意要扩建宫室,地点就选在了庙街。因为这里是宫里的“东厨房”,所以准备把这条街向东扩建到今天的二龙路上。
可这事儿让御史曹绍桂知道了,觉得不妥,就上书建议说,这条街上有个龙王庙(即现在的中央戏剧学院),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庙会,香火很盛,许多百姓都来烧香拜佛,这个时间点如果施工,恐怕会阻碍信徒们的行程。而且,这街上的铺面房屋都是老百姓的家产,如果因工程拆毁了,也要给予补偿。
乾隆皇帝看了奏报,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改弦更张,把工程停了,保留了龙王庙,并赏给曹绍桂一个“侍诏”的官职。 “侍诏”是个闲职,专门给皇帝起草一些文字材料,算是文字秘书吧。后来,为了表示对这位谏臣的感谢,又特地赐了他一个“举人”的身份。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真实性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