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怎么算时间?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笼统,不同的地方,退潮时间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对于“退潮”这一概念的界定也不清楚。是涨潮和落潮之间的过渡阶段吗?还是落潮过程中,海水逐渐退去的过程?又或是说涨潮过程中,海水进入的过程? 如果是第一种,即涨潮与落潮之间过渡阶段的“退潮”,那么所谓的“退潮时间”自然就是指在潮汐周期中,这一段落潮的时间长度。
以中国东海沿海为例,一般每个月有两次大潮、两次小潮。其中,在大潮期间,高潮位可达4米左右;而在小潮期间,则低潮位仅为1米多。也就是说,在小潮期间,退潮的时间就要比大潮期间短得多。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的影响因素(重力作用和时间因素),根据海水的膨胀性原理,在一个潮周期内,海水在涨潮和退潮的过程中各会涨(落)2米。在小潮期间,海水只上涨(降落)了0.5米,而在大潮期间则上升了4米。可见,在小潮期间,由于涨潮时间和退潮时间都很短,所以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海底沉积作用的体现也就不如大潮明显。而如果考虑到风暴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则情况又会不一样。
而所谓的第二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落潮过程中,不可能出现海水“逐渐退去”的情况。实际上,在海浪的作用下,海面是不断起伏变化的。当然,从总体上看,在落潮过程中,海水确实是从岸边向大海方向运动,也就是所谓的“海水上涌”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将原本积存在海洋表面的海水“挤压”进海面以下,并没有让海水产生明显的“流失”。
至于第三种说法,同样是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它应该指的是在涨潮过程中,海水自外海向海岸推进的现象。这与第二种说法类似,都是指海水上涌的过程。不过,这里的上涌是相对于降落的“上升”过程而言的,强调的是海水位置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