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城墙多高?
西安城墙,就是西安明代城墙,是明代开始修建,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修建,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
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公里,现在已辟为游览胜地。
共有城门18座,东面:长乐门;安远门;西面:永宁门(现在西安的主要地标、象征之所在);玉祥门。南面:勿幕门;含光门。北面:安远门;尚武门。
西安明城墙的主要军事作用及功能,一是抵御西北游牧民族的侵袭;二是中央集权向地方分权的妥协产物,使统治者可以在地方叛乱时就地征兵,固守城池。作为防御性军事建筑,其特征主要表现为3个基本要素:高度、宽度和厚度。
中国明代之前历朝修筑的城墙很多,但迄今保存完整的只有西安一座。西安明城墙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原因有三:一是陕西的地理环境适宜于城墙的长期保护。西安的地质状况稳定,历史上既未曾有过破坏力较强、震级较高的地震,又没有形成地基沉陷、裂缝、滑坡等现象。陕西属大陆性气候,夏季短促并不潮湿,秋季凉爽但雨量不多,冬季漫长而干燥,春季多风,降雨量少且蒸发量大。这种气候既不会因风雨侵蚀、冲刷而损坏城墙,也不会因湿气重而致城墙夯土松软。二是西安建城墙时选用的黏土地基经久无滑动变形,夯筑城墙多用细黄土,土质均匀,坚实无比。三是明清以来陕西地区社会安定,清末及民国时期没有发生过兵戈相争的战乱和难以控制的骚乱,西安城墙既没被作为攻守城池的战场,又未被当作堆放柴草的军营,避免了人为因素的破坏。
西安城墙城门,多以中国古代北斗七星命名,象征皇帝坐北朝南、满天星斗拱照,体现君临天下、唯我独尊思想体系的。西安城墙18个城门的名称含义均为吉祥用语,如安定、长乐、安远、永宁、长缨、含光、勿幕等。西安城墙上的四座主城门,是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这4个门名称的用意是“安定长久、恩泽宁远”。
永宁门又称“小南门”、朱雀门、吊桥门、魁星门等,是西安明城墙南部的主城门,其历史悠久,唐末就有了“吊桥门”的称谓。1983年,在永宁门箭楼南新建了凯旋门。永宁门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驾车穿行的古城门。
安远门称“大北门”,原是唐代建在朱雀大街北端的一道拱北城门,名为“玄武门”,唐末后废毁,明代修筑新城时,于新城南门正北建此门,称“安远门”,为“安定长久、恩泽宁远”之意。箭楼毁于1949年。西安城北地区,也称“土门地区”,就是因为安远门城楼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拆除,留下一个大豁口而由此称谓。
长乐门称“大东门”。唐末已有了长乐门说法。秦穆公时灭掉附近几个小国,在此筑“长乐馆”犒劳将士,以求长乐,长乐门由此得名。东汉明帝刘庄,谥号“显宗”,陵墓修在霸陵东20里处,葬后封30里地为陵区,设县置守,取谥号名为“显亲县”,县治在今纺织城一带,“显亲门”则因此而来。西安东城墙的中间有一个弧形向外的凸台,是当年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梓封秦王时,在他的封地西安城东边的长乐门上建的箭楼。
安定门称“大西门”或“西德门”,此门明代原为肃德门,暗合秦国是周的“西肃”,即周朝西部边境之意。清乾隆年间,因避雍正名字胤祯的“祯”字讳,改称安定门。该城门又曾被称为“金汤门”、“德胜门”,“金汤”取自金城汤池之意,形容古代城池的坚固,和德胜门有同一吉祥含义。
1978年开始全面修复城墙,至1983年建成环城公园,形成集护城河、绿带、步道、长廊和亭阁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风景区。1986年10月辟设中国唐艺珍品陈列馆,馆内陈列1500余件“仿唐工艺品”。西安城墙,是古代城池中少有的幸存者之一。
2005年在西安明城墙西北角、北门和东南角发现有护城壕遗迹,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安明城墙的修建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